常用药膳食疗中的中药材和食物
一、中华药膳历史、定义
药膳是以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辩证施治的理论为基础的,按中医方剂学的组方原则和药物、食物的性能选配组合,以食物、药物的偏性来矫正脏腑机能的偏性,或以食物、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特性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50余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有关食疗药膳的著作已有300多部美容药膳、抗衰老药膳
二、药膳的基础理论
中药药膳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配制,故有“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之说。
(一)体现了中医医理
五行调控:如白木耳色白属金,肺以降为顺也属金,故白木耳可补肺;而黑木耳色黑属水,肾主藏精主水,故黑木耳可补肾。
藏象学说:如大肠传送无力,可致排便困难;生梨可以清水润肺,并通过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关系,达到治疗便秘的作用。
(二)辩证施食
如何正确地掌握食疗:因人、因时、因地、因症
如阳虚畏寒者,宜食羊肉等壮阳温补的药膳;阴虚火旺者,则宜食木耳等滋阴药膳;为风寒外感者,可食用生姜等温散的药膳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三)整体观
春天阳气升发,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病,此时不宜过食辛热动火的药膳,以防止血压升高,大便燥结,可以择用绿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梨之类的水果。
冬天是万物收藏的季节,阴气盛极,阳气潜伏,当宜择用补益作用较强的食物,或者制成药膳,如八珍鸡汤、枸杞糯米饭、虫草红枣炖鱼、狗肉粥等。
(四)健运调补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
药膳疗法必须通过脾胃的消化及运化功能,方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故健全脾胃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在食疗中用于健运滋补脾胃的食物或膳食也很多,如糯米、粟米、谷芽、黑枣、红枣及茯苓饼、山药粥、山楂饼等。
(五)显示了食药结合、服用方便、美味可口
寓药于食、寓性于味,色、香、味、形皆美的食品,供人们享用,以达到治病、保健和强身的目的。
三、中医药膳的主要特点
(一)药膳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脏腑经络、辩证施治)
(二)药膳以传统的烹调艺术为手段(药膳的主要原料是药物和食物)
(三)治病、保健和强身为目的
四、药膳食疗的分类
(一)保健类药膳食品
针对人体的不同情况,投予不同的食品膳食,从而达到机体健康的维护和慢性疾病求得早日康复的功效。比如肥胖者可用减肥之品,智力较差者可用增智类药膳,视力欠佳者用明目之品.
(二)预防类药膳
譬如春季气候易变而常患感冒,便可服用相应的预防类药膳加以预防;夏季易患腹泻,即可运用马齿苋粥防御;为防中暑,可用绿豆汤之类,发挥其既清热又防暑湿的功用;秋季干燥,呼吸道易感性强,便可用百合贝母杏仁类膳食防御;冬令寒冷,可用当归黄芪羊肉药膳御寒而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康复类药膳
人体大病之后,机体衰弱,便可用扶正固本类药膳.例如患有慢性病而气血两虚者,可施以猪肚红枣羹;平常表现有阳虚者,可选用当归炖羊肉、良姜炖鸡肉等;如阴虚表现者可采取滋阴之品(如沙参玉竹粥之类),从而使机体由第三状态转为健康体质。
(四)治疗类药膳
此类膳食是针对某种疾病而辨证施膳,以达到病理变化的改善或康复的可能。例如临床发现有营养不良患者,则可运用茯苓鲤鱼羹治疗,从而获得消肿的目的。又如肺经虚寒咳嗽,可采用川贝杏仁豆腐清痰镇咳,以收疗效。若患胃肠热证而便秘者,选以黄芩膏茶清热通便润肠,收效不错。
五、药膳的原料选择
(一)广义的药膳原料选择
日常所用的五谷杂粮,豆类、水果及干果类、各类蔬菜类都可用作食疗和药膳的选料。此外在动物类的禽兽、家畜或水产海味皆在选料的范围。
(二)狭义的药膳原料选择
牵涉到中草药类的药食并用之品,例如山药既属食品,也是药用的补肾健脾的良药,贝母、苦杏仁经过炮制,便成了祛痰镇咳的有效药膳了。阿胶是驴皮加工而成,配伍乌鸡肉具有良好的补血养血和美容的效果。
(三)调料和饮料类原料
糖、酒、油、盐、酱、醋等均属药膳配料,尤其饮料酒类,蜂蜜、蔗糖;蛋白糖、甜叶菊
食物、食品及中医保健医疗食品的概念
传统保健医疗食品:系指按传统食品风味加工制作的具有一定保健医疗作用的食物加工品。又称“药膳”、“寿膳”、“御膳”等。
国内外流行的滋补药膳,这类食品是以滋补药为主,或以其它特定药物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组方,经过精心炮制加工,再与特定的食物配合烹调而成。药膳建立在中医的理论基础上,符合中医的阴阳五行,辨证施治学说。它是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一种食疗方法。
五、“药食两用”的品种
八角茴香、刀豆、姜、枣、山药、山楂、小茴香、木瓜、龙眼肉(桂圆)、白扁豆、百合、花椒、芡实、赤小豆、佛手、青果、杏仁(苦、甜)、昆布、桃仁、莲子、桑椹、莴苣、淡豆豉、黑芝麻、黑胡椒、蜂蜜、榧子、苡米仁、枸杞子、乌梢蛇、蝮蛇、酸枣仁、牡蛎、栀子、甘草、罗汉果、肉桂、决明子、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肉豆蔻、白果、香橼皮、火麻仁、茯苓、香薷、红花、紫苏、白芷、菊花、藿香、郁李仁、沙棘、薤白、薄荷、丁香、高良姜、麦芽、马齿苋、鲜白茅根、荷叶、桑叶、鸡内金、鲜芦根、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玉竹、当归、天麻、三七、冬虫夏草、白芍、谷芽、女贞子。
六、常用药膳中药材:
黄芪 西洋参 当归 地黄 肉苁蓉 灵芝 玉米须 胖大海
黄 芪(为补气强壮佳品)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效】补气升阳,脱毒生肌,利水退肿。
【应用】黄芪大枣汤:黄芪15克,大枣5枚煮汤食。用于体虚易患感冒,及一切气血虚弱之证。
【使用注意】常用量为10~30克。
【按语】适于脾胃虚弱体质、内脏下垂、体虚易汗、年老体衰及无病强身等使用。常用食疗方如黄芪鸡、黄芪粥等。
西洋参(为补阴益气佳品)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应用】
1. 西洋参蒸桂圆:西洋参、桂圆,蒸服。
2. 西洋参汤:用于津液不足,口干舌燥。
3. 西洋参粥:西洋参、粳米,煮粥食。用于体虚劳倦,气短乏力,口干口渴。
【使用注意】常用量为3~6克,不宜用铁质器具加工。
【按语】日常食之可补阴益气、泻虚火、固精神,夏季并能清暑消暑。适于虚热体质、气阴虚弱者或夏季进补食用。多冲泡代茶饮。
当 归(为补血和血中药)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应用】
1.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500克煮汤食。用于产后腹中绞痛,并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2. 当归酒:当归煎浓汁酿酒饮,用于补血虚,行一切血滞。
3. 当归炖乌骨鸡:当归30克,乌鸡1只,炖食。用于妇女气血虚弱,月经不调。
【使用注意】常用量为10~15克。
【按语】适于血虚、瘀血体质、妇女产后以及妇女日常保健食用。常用食疗方如当归炖鸡等。
地 黄(生地黄、熟地)(为滋阴养血佳品)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 地黄汁:用于一切肾虚血虚之证,及跌打损伤,宜多饮。
2. 地黄粥:地黄30克煮汁去渣,入大米煮时,用于阴虚内热,妇女月经不调。
3. 地黄酒:地黄捣烂浸酒饮,用于补精血壮筋骨。
【使用注意】不宜用铁或铜质器具加工,忌萝卜。
【按语】可滋阴养血、补骨填髓,并能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利耳目、调经安胎。常用食疗方如地黄粥、地黄鸡等。
肉苁蓉(为补肾益精中药)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应用】
1. 肉苁蓉羊肉粥:肉苁蓉、羊肉、大米煮粥,调味空腹进食。用于阳虚精亏所致诸病。
2. 肉苁蓉酒:肉苁蓉用白酒煮烂炖食,用于老人便燥闭结;或以肉苁蓉用白酒浸泡后煮汤服,用于老年大便燥结,胸闷。
【使用注意】常用量为10~20克,脾虚便溏及内火旺者不宜。
【按语】
常用食疗方如肉苁蓉粥等。
灵 芝(为滋补强壮佳品)
【性味归经】甘、平,归肾、心经。
【功效】补肾益精,止咳平喘,养心安神。
【应用】
1. 灵芝炖鸡:灵芝30克,净鸡1只,调味炖食。用于虚劳。
2. 灵芝酒:灵芝切碎,用老酒浸泡饮用。用于积年胃病。
3. 灵芝汤:灵芝15~20克,加水煮汤服。可抗癌。
【使用注意】多浸酒饮用,常用量为3~6克。
【按语】
日常食之可补肾精、坚筋骨、益气血、抗衰老。常用食疗方如灵芝酒。
冬虫夏草(为补虚扶弱食疗佳品)
【性味】甘、平。
【功效】益肾壮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应用】日常食之可平补肺肾,特别适合病后体虚,自汗畏寒者。可与猪肉、鸡、鸭炖服。
【使用注意】常用量为5~10克。
玉 米 须(为清热利尿保健品)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尿消肿,利胆退黄,降血糖,降血压。
【应用】
1. 玉米须汤:玉米须50克,煮汤代茶饮,忌盐,用于水肿,肾炎,糖尿病等。
2. 玉米茶:玉米、玉米须,煮汤代茶饮,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3. 玉米须炖猪肉:玉米须、猪肉炖食,用于糖尿病。
4. 玉米须西瓜皮香蕉汤: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煮汤食,用于原发型高血压病。
【使用注意】常用量为15~60克。
【按语】服之可清热利尿,健脾益胃。常用食疗方如玉米须茶。
胖 大 海(为清热利咽中药)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肺经。
【功效】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止血。
【应用】
1. 胖大海甘草茶:胖大海5枚,甘草3g,代茶饮,可适量加白糖少许,用于因外感,干咳失音,咽喉燥痛,牙龈肿痛。
2. 冰糖炖胖大海:胖大海数枚,开水泡发,去核,加冰糖调服,用于大便出血。
3. 胖大海茶:胖大海4~8枚,冲入沸水,加盖焖半小时左右,间隔4小时,再如法泡服1次。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使用注意】多冲泡代茶饮,常用量为2~3枚。
【按语】日常可清热利咽、润肺护喉、解热去暑。
何首乌
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生首乌: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性味】性微温,味苦、甘、涩。
【功能主治】用于血虚,头昏目眩,体倦乏力,萎黄;肝肾精血亏虚,眩晕耳鸣,腰漆酸软,须发早白;高血脂症。
【应用】用首乌可改善中老年人的衰老征象,如白发、齿落、老年斑等,能促进免疫力的提高,抑制能让人衰老的“脂褐素”在身体器官内的沉积。首乌还能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降血脂,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所以对冠心病、高血脂症、老年贫血、大脑衰退、早老征象等,都有预防效果。首乌的单用量为每天10~15克。
【使用注意】个别患者服用何首乌后出现憋气心慌、上腹部隐痛、身有发痒红疹、急性肝损害等症状
【成方】抗衰老方剂“首乌丸”、“七宝美髯丹”、“嵩山首乌茶”就是以制何首乌为主药制成。
【用法】首乌20-30克与银耳、红枣等煮食。或用首乌片20-30克加入糯米200克煮食。亦可在煲汤时,加入4片左右,可除油腻,使汤的口味更佳
【食疗】
1.首乌羊肉生发汤:何首乌50克,杜仲15克,粟米200克,核桃4个,羊肉300克,红枣4枚,生姜2片,食盐适量。核桃取仁,保留红棕色核桃衣。其余清水洗净。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至水沸后,放入以上全部原料,用中火煲3小时左右,加入食盐即可。佐餐食用,每日1~3次,每次150毫升~200毫升。
〖功效〗:补肾益精,生发乌发。对血气不足引起的毛发脱落、小便频数、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疗效。
2.首乌肝片:猪肝250g,制首乌15g,菠菜适量。菠菜洗净,折成段;首乌煎水取浓汁,猪肝切片,用首乌汁、水豆粉、盐拌匀;另取余下的首乌汁、水豆粉和酱油、盐、醋等调成芡汁;猪肝用油炒至发白,加入芡汁及姜、蒜片、菠菜炒熟食。用于血虚头昏、目眩,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或视物昏暗。
3.首乌熟地饮:制首乌、熟地各25g。沸水浸泡,代茶饮。或煎汤饮。用于肝肾精血不足,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4.首乌制黑豆:制首乌15g,枸杞子30g,黑豆250g。首乌、枸杞子煎水取汁,下黑豆,并加水适量煮至豆熟透、汁收尽。每日早晚食豆10g。用于肝肾虚损,早衰发白;动脉硬化,高血脂症。
党 参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便溏;肺气不足,咳嗽气促;气虚体弱,易于感冒;气虚血亏
【应用】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面色萎黄,以及病后产后体虚者宜食;脾胃气虚,四肢乏力,食少便溏,慢性腹泻者宜食;慢性肾炎蛋白尿者宜食;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佝偻病患者宜食。一日15~30g。煎汤,煎膏滋,入粥、饭、菜肴。
【食疗】
1,参苓粥:党参、茯苓、生姜各10g,粳米100g。先将党参等三味煎水取汁,后下米煮成粥。可加盐调味食。用于脾胃虚弱,少食欲呕,消瘦乏力。
2,参芪粳米粥:党参、黄芪各10g,粳米100g。参、芪煎水取汁,下粳米煮成粥。以白糖调味食。用于肺脾气虚,体倦乏力,短气自汗,少食便溏。
3,两仪膏:党参、熟地黄各等分。加水煎取浓汁,另加等量白糖再煎至浓稠。每次吃1~2匙,或以温水冲化饮,用于气血两虚,体倦乏力,头晕目眩
4.党参杞子猪肝粥:党参20克,杞子30克,猪肝50克,粳米60克。 同煮粥食,每日1-2次。主要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肝肾两亏型: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腿酸软、舌质嫩红,苔少,脉细数。
5.党参北杏煲猪肺 猪肺200克,党参20克,北杏仁10克。 煲汤,调味饮汤食猪肺。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脾气虚型:咳嗽痰白而稀或泡沫,自汗、气短、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每遇风寒咳痰或喘息发作加重,舌质淡,苔白,脉虚。
三 七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打肿痛。
【应用】三七分为三七花(降血压、降血脂)、三七头(心脑血管疾病),(三七粉)(心脑血管疾病)、三七根(理气收涩,消肿。治腹泻,喉炎,跌打损伤,红肿疼痛)三七能缩短凝血时间;有显著抗凝血作用,能抑制血小板凝聚,促进纤溶,并使全血粘度下降;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镇静、镇痛及抗炎作用;有保肝、调节糖代谢、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使用注意】血虚或血热出血者禁用,对三七过敏者禁用。
血亏虚所致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宜选用,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痛经伴月经失调或伴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食疗】
1.炖鸡或炖排骨:三七主根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将其敲碎成蚕豆大小,用纱布包好,20克左右、加鸡肉或排骨(500克)、盐少许用文火炖1~2小时即可食用。益气养血、治疗崩漏、产后虚弱、自汗盗汗、有滋阳强壮作用。也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腰肌酸软无力等症。
2.三七药酒:100克三七(用三七主根泡也可将其敲碎成黄豆大小)、1千克白酒(50度左右)。三七和白酒泡30天以上可以服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用于瘀血滞痛、腰酸背痛、四肢酸软、跌打损伤、无名肿痛等症。
3.跌打损伤等各种出血症,直接用三七粉撒布伤口,伤口较大,撒三七粉后,用消毒纱布加压包扎,可迅速止血。
4. 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胶囊一次2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以及治疗脑动脉硬化,以及因血脂和胆固醇增高而导致的疾病;三七并具有抗肿瘤抗癌症的作用。
5. 三七粉蜂蜜面膜,直接敷面10~20分钟,具有活血润肤、抗衰老的功用,长期可使皮肤光洁、细嫩(敷面期间,用蜂蜜水内服三七粉效果更佳)
6.饮酒前或饮酒后(饮酒前服用效果更佳),温开水送服适量三七粉、三七片或三七胶囊,能保护人体肝脏。
7,三七蒸鸡:三七15g,仔鸡1只。仔鸡除去毛与肠杂,洗净切块,三七蒸透切片,与鸡一并放入盆中,加水和生姜、盐、黄酒等,上笼蒸至鸡烂熟。用于气血不足而有瘀滞者。可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病及跌打损伤等。
玉 竹
百合科草本植物玉竹的根茎。
【性味归经】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药用】
1. 风湿性心脏病:玉竹、秦艽、当归各9克,甘草3克,水煎服。持续服用,可改善症状。
2.玉竹茶:每日用玉竹12克,水煎代茶频饮。用于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3.玉竹、地骨皮、嵂草各12克甘草3克,水煎服。用于肺结核,低热不退,咳嗽。
4.玉竹、北沙参各15克,麦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贝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久咳,痰少,咽干,乏力等症。
【食疗】
用法:一日10~15g,或用至30g。煎汤,煎膏滋,泡茶,入粥和菜肴。
1.益胃汤:北沙参、玉竹各10g,麦冬、生地各15g,冰糖适量。煎汤饮。用于热病伤阴,口渴咽干,舌干少苔。
2.玉竹20~5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气虚乏力等症。
薏米(薏苡仁)
【性味】 性凉,味甘、淡。
【功能主治】 健脾,渗湿,止泻,排脓。用于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肺脓疡等。常用量9~30克。
【应用】补身佳品。冬天用薏米炖猪脚、排骨和鸡,可滋补。夏天用薏米煮粥或作冷饮,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补剂。薏仁又是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对脱屑、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疗效。薏米还能抗癌,它对癌症的抑制率可达35%以上。还可改善痛风病人的关节炎症状。常用还可改善消化不良。是病后体虚患者的补益食品
【使用注意】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脾虚无湿,虚寒体质,大便燥结,经期、孕妇慎服
【食疗】
1.百合薏米粥:薏米50克、百合15克放入锅中,加水煮至薏米热烂,加入蜂蜜调匀。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泽肤祛斑,可用于治疗妇女面部雀斑、痤疮、湿疹等症,对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2.钱草薏米粥:金钱草30克,放入沙锅加水煎煮半小时滤渣留汁,放入意米100克煮成粥,加适量糖即成。用于肾结石,尿路结石。
3.山药薏米粥:怀山药、薏米各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50克,白糖少许。山药切细,莲子去芯,红枣去核。洗后与薏米共煮成粥,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空腹食用,每日2次。 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差,腹胀便塘,肢体无力,老年浮肿,妇女带下症。
4. 薏米粥:薏米50克,白糖15克。薏米加水煮粥加白糖服食,每日一次。可治粉刺。还可以排水瘦身。
5. 薏米羊肉汤:苡米150克,羊肉250克,加水适量煲汤,食盐、味精凋味(亦可加生姜数片)。佐膳。可健脾补肾,益气补虚。治病后体弱,贫血,食欲不振等。
6、薏苡仁收缩毛孔面膜:薏仁粉2匙、脱脂奶粉1匙、蛋清适量。三者直至捣成浆状;清洁脸部后,涂于脸部,轻轻按摩以便肌肤吸收养分,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7. 薏仁粉美白面膜:白芷+牛奶+薏仁粉,将材料调和敷脸15-20分钟。能有效美白肌肤、淡化色斑、改善油性
山药(淮山)
【性味】平、甘、无毒。入肺、脾、肾、胃。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补肺、益肾。用于脾虚泄泻,虚劳咳嗽,遗精带下,小便频数,消渴,子宫脱垂。
【应用】鲜淮山是一种日常食物,可当作蔬菜食用,干淮山入中药用,性质平和,多食无妨。山药属于补益食品,又有收敛作用。
【使用注意】感冒、温热、寒邪及肠胃积滞患便秘者忌用。
【食疗】
1.山药大枣粥:用鲜山药200克、大枣30克、粳米适量,煮粥加糖调服。可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固肠止泻作用,脾虚泄泻。
2.淮山黄连汤:淮山15克,黄连6克(或用天花粉15克),水煎服用。可治口渴、尿多、易饥的糖尿病。
3.参苓淮山汤圆:人参、茯苓、淮山各10克蒸熟共捣成泥状,与豆沙泥30克,白糖、熟猪油适量制成汤圆馅,与揉好的糯米粉包成汤圆,下开水锅中煮熟即可食用。可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症。健康人食用更能精力旺盛,步履轻盈。
沙参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应用】本品有祛痰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分为北沙参和南沙参。
【药疗】
1.肺热咳嗽无痰,咽干:(南)沙参、桑叶、麦冬各4钱,杏仁、贝母、枇杷叶各3钱。水煎服。
川贝母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
【应用】贝母“家族”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四大类。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反乌头。
【药疗】
1.乌贝散: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治疗胃溃疡有效。内服:3-10g;研细粉冲服,每次1-1.5g,反乌头附子,寒湿咳嗽不宜使用。
【食疗】
1.贝母梨:梨3个,贝母15克,黑糖3大汤匙。梨洗净后,在梨的上1/4处横着切开,上部分做盖,将梨核挖去,待用。将贝母捣碎成粉未,分别放入3个梨中,上面撒上黑糖,盖上梨盖。将贝母梨放入蒸锅,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梨汁和果实一齐食用。
2.贝母炖猪肺:将猪肺250克切片,加清水,用手挤洗去泡沫;雪梨去外皮,切成碎块。三者一同放入沙锅内,加入冰糖及清水适量,文火煮3小时即可。每日1次,佐餐食用。
桂圆
【性味归经】性温,味甜;入心、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应用】现代研究,鲜食,味甜美爽口,营养价值高,富含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C、钙、磷、铁、酒石酸、腺膘呤等,对中老年人而言,有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国外在研究龙眼时发现其含有一种活性成分有抗衰老的作用。故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龙眼是很有补益作用;
【使用注意】切不可吃未熟透的龙眼,因容易引起哮喘病。龙眼肉作为食疗品每次以干品6克为宜。若内有痰火及食滞停饮者忌服,以免引起淤痰堵塞在胸口而引起哮喘。
【食疗】
脾虚泄泻:龙眼干14粒,生姜3片,煎汤服
产后浮肿:龙眼干、生姜、大枣,煎汤。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虚烦不眠:龙眼干15克,粳米60克,莲子10克,芡实15克,加水煮粥,并加白糖少许
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龙眼肉4至6枚和莲子、芡实等,加水炖汤于睡前服
大补气血: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次一两,加入白糖3克,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3克,碗口罩以丝绵一层,于饭锅上蒸之
枸杞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等症。
【应用】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枸杞比较合适;治疗用可增至30克。最适合于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宜常吃有效,不可一次大量食用。用枸杞泡水或煲汤,只饮汤水不能完全吸收,最好将汤里的枸杞也一起吃掉。或直接嚼服枸杞子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会更充分,可将枸杞用水冲洗干净后嚼服,但服用量要减半。【使用注意】脾胃虚弱有寒湿、泄泻者;外感热邪时等情况不宜用;枸杞温热身体效果明显,所以正在患感冒发烧、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枸杞子含糖量较高,糖尿病者要慎用,不宜过量。
【食疗】
春季可单服,也可与黄芪煮水喝;
夏季宜与菊花、金银花、胖大海和冰糖一起泡水喝,常服可以消除眼疲劳;
秋季宜与雪梨、百合、银耳、山楂等制成羹;
冬季宜与桂圆、大枣、山药等搭配煮粥。也可将20粒枸杞子、5朵干菊花一起加水冲泡;银耳15克、枸杞子25克,加适量水用文火煎成浓汁,加入蜂蜜20克,再煎5分钟即成枸杞银耳羹,隔日1次,温开水兑服。
赤小豆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食疗】
1, 赤豆桑白皮汤:赤小豆60g,桑白皮15g。加水煎煮,去桑白皮,饮汤食豆。用于脾虚水肿或脚气,小便不利。
2, 茅根煮赤豆:白茅根250g,赤小豆120g。加水煮至水干,除去白茅根,将豆分数次嚼食。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现用于肾炎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3, 赤豆粥:赤小豆120g,粳米30g。加水适量,煮稀粥。分2次食。用于妇女气血不足,乳汁不下。
4, 苦酒赤豆散:赤小豆100g,用醋1茶盅,煮豆至熟,取出晒干,再入适量米酒中浸渍至酒尽,经干燥后研为细末。分3次服,每次3~6g,用米酒送服。用于痔疮瘀肿疼痛,大便带血。
白茅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应用】急性肾炎,急性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感染者宜食;咯血,鼻出血,小便出血者宜食;高血压病人宜食;急性发热性病人烦热口渴者宜食;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者宜食;小儿麻疹者宜食。
【使用注意】茅根性寒,故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忌食。
【食疗】
[急性肾炎、肾盂炎、泌尿系感染]
鲜茅根120克,水煎服。
[咯血、尿血]
白茅花30克,根90克,水煎服。
[小儿麻疹]
鲜茅根适量煎水代茶饮服。
芦 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应用】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食疗】
1,石膏芦根粥:石膏30g,鲜芦根60g,粳米100g。石膏、芦根煎水取汁,入粳米加水煮粥食。用于温热病发热、烦渴。
2,五叶芦根汤:佩兰叶、藿香叶、薄荷叶、鲜荷叶、枇杷叶各10g,芦根30g。加水煎汤,不可久煎,取汁,加白糖调味饮。用于温热病后,余热未尽,胸脘微闷,知饥不食,苔腻。
3,生芦根粥:鲜芦根50g,竹茹15g,生姜6g,粳米100g。芦根、竹茹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米近熟时下生姜同煮至米熟。去姜食粥。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稠,咽干口渴。
七、食物的配伍与禁忌
为了增强食物的效用和可食性,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应用。这种搭配关系,称为食物的配伍。根据食药同理、同用的原理,食物的配伍,基本依照药物配伍的“七情”理论。配伍关系基本上分为协同和拮抗两方面。食物的协同配伍方面包括“相须”和“相使”,拮抗方面包括“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相须配伍:同类食物相互配伍使用,起到相互加强的功效。如百合炖秋梨,百合与梨有清肺热、养肺阴之功效。
相使配伍:一类食物为主,另一类食物为辅,使主要食物功效得以加强。如五加皮酒,辛散活血的酒,加强了五加皮祛风湿的功效;如姜糖饮,温中和胃的红糖,增强了生姜温中散寒的功效。
相畏配伍: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或消除。如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能被蒜减轻或消除。某些鱼类的不良作用,如引起腹泻、皮疹等,能被生姜减轻或清除。
相杀配伍:一种食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实际上,相畏和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从不同角度的两种说法。
相恶配伍:一种食物能减弱另一种食物的功效。如萝卜减弱补气类食物(如鹌鹑、燕窝、山药、山鸡等)的功效。
相反配伍:两种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作用,形成了食物的配伍禁忌。食物的配伍禁忌比药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还多。如柿子忌茶、白薯忌鸡蛋、葱忌蜂蜜等。
依据配伍在保健食品配制上注意以下问题:
升降并举:升浮性质食物和沉降性质食物并用。以防止升降过偏之弊。
散收同用:补益类食物常调以发散性食物,以防止滋腻之性。
寒热并调:即寒凉性质食物和温热性质食物并用,以防止寒、热过偏之弊。如炒苦瓜佐以少量辛热的辣椒,可防止苦瓜苦寒过偏之性。
攻补兼施:即泻实祛邪性质食物和补虚扶正性质食物并用,以防止攻邪而伤正之偏。如薏苡粥中添加红枣,即可防止薏苡仁清热利湿过偏之性。
饮食宜忌
在治病防病中的饮食宜忌,总的原则是以食物的四气五味,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偏胜,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护健康的目的。中医狭义的饮食宜忌概念仅包涵饮食与病情方面的禁忌。
【患病期间饮食宜忌】
病症的饮食宜忌是根据寒热虚实、阴阳偏胜,结合食物的五味、四气、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特性来加以确定的。
古代医家把患病期间所忌食的食物高度概括为以下几大类:生冷、粘滑、油腻、腥膻、辛辣、发物六大类。还要注意临床上常见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的饮食宜忌。
【服药宜忌】
【孕期及产后饮食宜忌】
八、常见食物与中药同用禁忌
鳖肉+薄荷 同食易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猪肉+菊花 药性相克,严重可危及生命
猪肉+百合 同食会引起中毒,用韭菜汁可治疗
鱼或葱+大枣 同食引起消化不良
人参+萝卜 人参为补气壮阳之药,萝卜为下气泄气之品。两者功效会相互抵消。
人参+鳖肉 同食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疗效
甘草+海带或海螺 两者同食引起身体不适
当归+汤面 当归用于气血凝滞、风湿症,汤面与之药性极不协调
红枣+虾皮 同食会引起中毒
红枣+海鲜 同食会令人腰腹疼痛
红枣+鲶鱼 同食导致头发脱落,可用蟹解毒
猪肉+桔梗 两者药性相克
猪肉+杏仁 同食常引起腹痛
猪肉+苍术 同食降低药效
猪肉+黄连 同食降低药效,导致腹泻
猪肉+乌梅 药理相反,不宜同食
杏仁+小米 同食使人呕吐腹泻
杏仁+栗子 同食产生有害物质
杏仁+狗肉 同食会产生有害物质
绿豆+西红柿 同食易伤元气
狗肉+绿豆 同食易胀肚
冰水+黄连 同食易伤肠胃
田螺+木耳 同食会中毒
红豆+米 同食引发口疮
牛奶+丹参 同食影响药效和营养吸收
丹参+黄豆 与黄豆中钙离子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
郁金+丁香 药性相畏,不能同食
野鸭+木耳 同食引起身体不适
九、西药与食物同用禁忌
维生素A+酒类 同食易患夜盲症和男性不育症。
维生素A或D+黑木耳 同食造成药物堆积,对身体有害。
维生素A或D+米汤 同食破坏维生素成分,造成缺乏
维生素B1+茶 同食影响维生素吸收,疗效降低。
维生素B1或B2+酒 影响吸收
维生素B1+鱼生 造成体内B1缺乏
维生素B2+肥肉 降低吸收
维生素B2+生鱼 同食导致腹泻
维生素C+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如猪肉、牛肉、蛋等,影响药物和食物营养的吸收。
维生素C+动物肝 使C氧化,降低药效
维生素C+菠菜 影响吸收
维生素K3+黑木耳或兔肉 减弱药物功能
维生素K3+酒类 使止血作用降低
红霉素+富含钙、磷、镁的食物 如牛奶、豆类、骨头汤、黄花菜、紫菜、海带等食物同用,会生成不易消化的物质,破坏营养成分,减低药效。
红霉素+烈性酒 红对肝脏毒性较强,同用加重。
红霉素+牛奶 同食导致药效降低
红霉素+果汁 使红提前分解,降低药效并产生有害物质。
土霉素+奶制品 食物中钙离子与药结合成络合物,降低药效。
头孢菌素+果汁 减少吸收,影响药效。
头孢菌素+酒 发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四环素+牛奶 钙阻碍药吸收
四环素+黑米 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影响疗效
四环素+茶 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会影响四环素的吸收
四环素+酒 同食影响疗效
甲硝唑+茶或咖啡 刺激神经末梢,使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出现不良反应。
甲硝唑+酒 同食出现面色潮红、腹痛、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
甲硝唑+牛奶 钙与药形成沉淀,影响药效。
阿司匹林+酒 同食可以加快胃黏膜血液流动,导致胃出血。
阿司匹林+果汁 同食降低药效,刺激胃黏膜,导致胃出血。
阿司匹林+咸鸭蛋 咸鸭蛋含亚硝基化合物,可与药物作用生成致癌的物质。
阿司匹林+含糖水果 减缓药物吸收
去痛片+咸鱼或咸菜 生成致癌的物质
十、家常肉食相忌食物
牛肉+栗子 栗子中的VitC与牛肉中的微量元素发生反应,削弱栗子营养价值,不易消化。
牛肉+红糖 引起腹胀
牛肉+橄榄 引起身体不适
牛肉+鳗鱼 产生不良反应,有害身体
羊肉+竹笋 引起中毒
猪肉+菊花 导致中毒
猪肉+田螺 同吃易伤肠胃
猪肉+茶 同食易产生便秘
鹅肉+鸭梨 同吃伤肾脏
鹅肉+鸡蛋 损伤人体元气
鹅肉+柿子 可能中毒,甚至导致死亡
猪肝+番茄 破坏番茄中VitC的功能
猪肝+菜花 降低人体对猪肝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猪肝+荞麦 同食影响消化
猪肝+雀肉 导致消化不良
猪肝+豆芽 铜加速豆芽中VitC的氧化。
鸭肉+鳖 两者一冷一凉。不宜同吃
鸭肉+桑葚 同食引起胃痛
羊肝+红豆 同食引起中毒
蛇肉+萝卜 同食中毒
鸡肉+芥末 一温一热,同吃燥热
鸡肉+菊花 同食中毒
鸡肉+糯米 同食引起身体不适
鸡肉+芝麻 会中毒,甚至死亡
兔肉+姜 性味相反,同食导致腹泻
兔肉+小白菜 同食容易引起腹泻与呕吐
兔肉+橘子 引起胃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兔肉+鸡蛋 产生胃肠道刺激导致腹泻
狗肉+姜 同吃会腹胀
狗肉+鲤鱼 会上火,产生有害物质
狗肉+绿豆 会胀肚
狗肉+茶 减弱胃蠕动产生便秘,代谢产生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
狗肉+大蒜 同吃助火
鸡蛋+豆浆 两者同食会降低营养价值,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影响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鸡蛋清里的黏性蛋白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降低人体蛋白质的吸收。
鸡蛋+地瓜 同食腹痛
鸡蛋+消炎片 同食中毒
十一、家常蔬菜的相忌食物
芹菜+黄瓜 芹菜中的VitC被黄瓜中的分解酶分解,降低营养价值
芹菜+菊花 同吃引起呕吐
芹菜+鸡肉 同吃伤元气
萝卜+木耳 同吃会得皮炎
黄瓜+柑橘 同吃降低营养价值
黄瓜+西红柿 黄瓜中的分解酶破坏VitC
菠菜+鳝鱼 容易导致腹泻
花生+毛蟹 容易导致腹泻
南瓜+羊肉 两补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南瓜+虾 会引起痢疾
南瓜+油菜 破坏VitC
莴笋+蜂蜜 会导致腹泻
韭菜+牛肉 同吃容易中毒
洋葱+蜂蜜 同食会伤眼睛,严重会失明
鲫鱼+蜂蜜 会中毒
土豆+香蕉 同食导致面部生斑
土豆+西红柿 导致食欲不佳,消化不良
西红柿+白酒 同食感觉胸闷、气短
西红柿+地瓜 同吃形成结石
西红柿+咸鱼 同食产生致癌物质
西红柿+鱼肉 抑制鱼肉中营养成分的吸收
十二、家常水产品的相忌食物
生鱼+牛奶 引起中毒,可用绿豆治疗
墨鱼+茄子 容易引起霍乱
章鱼+柿子 损肠胃。引起腹泻、腹痛、呕吐
螃蟹+石榴 刺激肠胃、出现腹痛、呕吐等
螃蟹+梨 容易导致腹泻
螃蟹+茄子 易伤肠胃
螃蟹+香瓜 易伤肠胃,导致腹泻
螃蟹+地瓜 易在体内形成胃结石
螃蟹+大枣 易患寒热病
虾+富含VitC食物 会中毒,严重致命
虾+黄豆 消化不良
田螺+香瓜 损肠胃,导致腹泻
田螺+木耳 不利于消化
田螺+冰制品 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
田螺+牛肉 不易消化,引起腹胀
田螺+蚕豆 会引起肠绞痛
田螺+面条 容易引起腹痛、呕吐
田螺+玉米 容易中毒
鳖肉+鸭肉 同食引起便秘
鲤鱼+南瓜 同食容易中毒
十三、家常水果的相忌食物
柿子+海带或紫菜 海带中的钙离子与柿子中的鞣酸生成不溶性结合物.导致胃肠不适
香蕉+芋头 会使胃不适,感觉胀痛.
柠檬+山楂+牛奶 影响胃肠消化功能.
石榴+土豆 会引起中毒
水果+萝卜 易患甲状腺肿
梨+开水 易致腹泻
李子+鸡肉 引起痢疾
李子+鸭蛋 会引起中毒
李子+雀肉 会引起中毒
山楂+海味 同食形成便秘,增加肠内毒素的吸收,引起腹痛、呕吐等
山楂+猪肝 降低营养价值
山楂+胡萝卜 分解山楂中的VitC
十四、各类饮品的相忌食物
茶+羊肉 减弱肠蠕动,减少水分易便秘。
茶+药物 茶叶中鞣酸与某些药物起反应产生沉淀,影响药效。
咖啡+海藻、茶、黑木耳、红酒 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
牛奶+菠菜 会引起痢疾
酸牛奶+香蕉 易产生致癌物质
牛奶+酒 降低营养价值,影响健康
牛奶+米汤 导致VitA大量损失,婴儿发育缓慢。
牛奶+酸性饮料 使牛奶中蛋白质沉淀而凝结成块,不利于消化吸收。
白酒+啤酒 啤酒是低酒精饮料,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与白酒混饮,可加重酒精在全身的渗透,对肝、肾、肠和胃等内脏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和危害,并影响消化酶的产生,使胃酸分泌少,导致胃痉挛、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等,危害心血管。
白酒+胡萝卜 易使肝脏中毒
啤酒+腊肉 同食有致癌或诱发消化道疾病的可能
啤酒+汽水 过量的二氧化碳促进胃肠黏膜对酒精的吸收,饮酒过程中喝汽水,醉意更浓。
啤酒+海味 引发痛风症
十五、常用调味品的相忌食物
红糖+豆浆 红糖中的有机酸和豆浆中的蛋白质会产生沉淀物不利于吸收
红糖+牛奶 使牛奶蛋白质凝集或沉淀,降低营养
红糖+皮蛋 会引起中毒
红糖+生鸡蛋 会引起中毒,可用绿豆解
糖精+甜酒 会引起中毒
味精+鸡蛋 鸡蛋中也含有谷氨酸,破坏鸡蛋天然鲜味。
醋+海参 使蛋白质凝集,海参口感味道差
醋+青菜 使营养价值降低
醋+羊肉 容易生火动血
醋+丹参 会中毒
醋+牛奶 发生凝集或沉淀,胃肠虚寒的引起腹泻或消化不良。
醋+胡萝卜 破坏胡萝卜中的胡萝卜素
醋+茯苓 会中毒
醋+南瓜 使人生病
大蒜+蜂蜜 性质相反,伤脾胃
大蒜+大葱 会伤胃
大蒜+地黄 影响营养成分吸收
大蒜+何首乌 会引起腹泻
盐+红豆 红豆促进心脏功能,能利尿消肿,但只能做甜食,否则作用减半
冰激凌+西红柿 会中毒
蜂蜜+开水 用沸水冲服蜂蜜,会使蜂蜜营养成分被破坏,产生酸味
十六、家常相宜食物及菜式推荐
1、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能温阳取暖,生姜能祛寒保暖,同时还可治腹痛、胃寒、尤其适合体质虚寒者食用。
原材料:羊肉180克,当归10克,生姜10克,白萝卜100克。
调味料:盐8克、胡椒粉少许,酒5克
2、韭菜鸡蛋
两者混炒可起到补肾壮阳,行气止痛的作用,对治疗阳痿、尿频、肾虚、痔疮及胃痛有一定效果。
原材料:鸡蛋4个,韭菜15克,虾仁15克
3、海带黄豆煲排骨
黄豆中的皂角苷会增加碘的排泄,加海带补充碘,维持碘元素平衡。
4、豆腐闷鱼
豆腐中含钙较高,鱼中含维生素D,经常食用可预防骨质疏松。
5、菠菜猪肝汤
猪肝富含叶酸、B族维生素以及铁等造血原料,菠菜也含有较多的叶酸和铁,是防治贫血的良方。
6、蘑菇炒鸡丁
蘑菇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同吃有补脾益气、润燥化痰及较强的滋补功效。
7、花生猪骨莲藕汤
具有滋阴血、健脾胃的功效。
8、牛奶浸木瓜
牛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木瓜明目清热,清肠通便、两者相配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8、碎肉萝卜汤
白萝卜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胃,止咳止痢及防止眼病、皮肤干燥的功效;猪肉能补脾胃,滋补健身,同用健脾养胃,帮助消化。
9、莲子百合粥
常食有助于养心,养脾胃
10、首乌枸杞肝片
此搭配有清热解毒。靓肤养颜、明目的功效。对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有益处。
11、无花果炖猪蹄
无花果性味甘平,含有多种糖类、有机酸、酶、维生素等能消肿解毒,助消化。猪蹄含有胶原蛋白,具有通乳、滋润皮肤、防衰的作用。尤其适合产后缺乳者食用,一般人常食可润肤美容
12、板栗猪腰汤
两者同食能养血、益气、补肾,适用精损肾亏所致的心悸、气短、腰膝酸痛、失眠、自汗等症状。
13、黄花菜炒木耳
同吃能明目,可治红眼病等眼疾,还能推迟老年人老花眼症状的出现。
14、香菜羊肉
羊肉具有补血益气,固肾壮阳等功效,香菜具有消食下气、壮阳等功效,同用适用于身体虚弱,阳气不足,阳痿等症。
15、绿豆牙炒黄鳝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6、莲子桂圆粥
补中益气,养心安神功效增强,常作为病后,年老,产后体虚者的滋补食品。
17、黄芪+胡萝卜、猪肚、山药
黄芪有补脾益气的作用,配以健胃的山药、胡萝卜、猪肚,可加强营养,补虚弱、有丰满肌肉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身体消瘦的女性食用。
18、黄瓜木耳
生黄瓜有抑制体内糖转化为脂肪的作用,有减肥功效,木耳滋补强壮,平衡营养
19、绿豆南瓜
南瓜补中益气,是高纤维食品,能降低糖尿病人血糖,绿豆清热解毒,同用有保健作用
20、猕猴桃+酸牛奶
可促进肠道健康,帮助肠内益生菌的生长,有利于便秘的缓解。
21、莲子+枸杞
具有抗衰老,乌发明目,健身延年的功效。
22、莲子+鸭肉
鸭子具有滋补阴液,补肾,利尿消肿的功效,与莲子搭配具有补肾健脾,滋补阴阳的作用
23、栗子鸡肉
鸡肉补脾造血,栗子健脾,同用有利于增强造血机能,用老母鸡补益效果更佳。
24、青椒苦瓜
是理想的健美、抗衰老菜肴。
25、牛奶+苹果
抗癌防癌,生津除热。
十七、粥之歌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得皮肤好,米粥煮红枣;
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
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与粥炖;
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
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燥,粥加猕猴桃;
防治足气病,米糠煮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苡仁;
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今防中暑,荷叶同粥煮;
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枸杞;欲得水肿消,赤豆煮粥好;
鱼腥草煮粥,开胃又解毒;若欲补虚损,骨头与粥炖。
十八、常见水果
桃:甘、酸、温。熟透时食用补心活血,解渴充饥。多食则生热,可引起痈疮、虫证、痢疾等病证。其中水蜜桃生津涤热,适宜食用。
苹果:甘、凉。能生津开胃,润肺悦心,充饥醒酒。
梨:甘、凉。润肺、清胃、凉心、涤热、息风、化痰、平嗽,养阴润燥,散结通肠,消痈疽,止烦渴,治中风不语,痰热,惊狂,暑温等症。其汁为“天生甘露饮”,脾胃虚弱常感腹中冷以及久泄者忌食。
西瓜:甘、寒。清脾胃,解暑热,除烦止渴,醒酒凉营,有“天生白虎汤”之美名。能治疗喉痹、口疮、火毒、霍乱,泻痢等。多食则积寒助湿,大便滑泄,病后,产后均不宜食用。
龙眼(桂圆):甘、温。补心气,安志定神,益脾阴,滋营生液。外感未清,内有郁火,饮停气滞,胀满不饥者不宜食用。
桔:甘、平。润肺、解渴。多食则生痰聚饮。风寒咳嗽及痰饮患者忌食。
枇杷:甘,平。润肺,涤热生津,多食则生痰助湿。
十九、食物禁忌
冷饮、冷食、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等。为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忌。
糯米、大麦、小麦等所制的米面食品等。为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忌。
荤油、肥肉、油煎炸食品、乳制品(奶、酥、酪)等,为脾湿或痰湿患者所忌。
海鱼、无鳞鱼(平鱼、巴鱼、带鱼、比目鱼等)、虾、蟹、海味(干贝、淡菜、鲍鱼干等)、羊肉、狗肉、鹿肉等。为风热证、痰热证、斑疹疮疡患者所忌。
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酒、烟等,为内热证患者所忌。
发物指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除上述腥、膻、辛辣等食物外,尚有一些特殊的食物,如荞麦、豆芽、鹅肉、鸡头、鸭头、猪头、驴头肉等。为哮喘、动风、皮肤等病患者所忌。
寒症宜忌的原则为益气温中、散寒健脾。宜食温性热性食物,忌用寒凉、生冷食物。
热症宜忌的原则为清热、生津、养阴。宜食寒凉平性食物,忌食温燥伤阴食物。
阳虚者宜温补,忌用寒凉,不宜过食生冷瓜果、冷性及性偏寒凉的菜肴食物。
阴虚者宜滋补,清淡,忌用温热,不宜吃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葱、大蒜、辣椒、生姜之类。一般虚证病人忌吃耗气损津、腻滞难化的食物。食物应采用清淡而富于营养的为宜。
实症是指病实邪实而言,如热证、寒证中都有实证,在虚证中也有正虚邪实的。饮食宜忌也要根据辨证情况标本兼治或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常见实证如水肿忌盐、消渴忌糖。
“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宫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某种病忌某类食物。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骨病忌酸甘;疸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忌鱼虾;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
另一类是指某类病忌某种食物。如有宿热或热病初愈者不宜食羊肉;虚胖或痰湿盛者宜少食猪肉;有湿热症者不宜吃狗肉。脾胃虚寒者忌吃兔肉;发风疮者忌鹅肉;中气虚寒者忌蟹;疮疡初起者忌猪蹄;肝病、痔漏者忌酒;肾、肺、咽病者不宜吃辣椒。
老中医推荐的药膳食疗方600例电子书在线阅读网址:
http://e.dangdang.com/html/reader.html;jsessionid=C8B8F88E74CEF4F48D3F29F1C8F6D77C?productId=1900274773&bookUid=bb.135147727525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