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Goods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您好,欢迎光临中药材基地网

热门搜索:

搜索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15211041176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QQ: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 zycgap.com 湖南共享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长沙 后台管理

地址:长沙市八一路59号湖南省科技厅机关二院 联系人:封老师 微信电话同号:15211041176 ,15173135968  备案号:湘ICP备13011335号

>
>
>
湖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新闻中心

湖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浏览量

湘发改社会〔2016〕975号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湖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政府部署,现将《湖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12月12日     

 
 

湖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把建设“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今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国家先后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文件。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健康湖南”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健康产业。为加强我省健康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促进其科学有序发展,努力打造万亿级健康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编制《湖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所指的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服务、健康养老养生、健康旅游文化、健康管理与信息化、健身休闲运动、健康食品与保健品、森林康养、健康保险等众多领域,涉及一、二、三产业。《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健康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全球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全球新兴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走在世界前列,均把发展健康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并逐渐成为国家主导产业。目前,美国第一大产业是健康产业,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新兴经济体国家巴西和印度的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近10%。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把健康产业发展称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第五波浪潮。

2、国内健康产业潜力巨大。我国人口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刚性需求强,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健康产业最大的市场。进入新世纪以来,京津沪粤、深圳、江苏、浙江、成都、武汉、贵州等兄弟省市把发展健康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率先规划建设健康产业集群,我省也率先建设了浏阳生物医药园,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基础。规模较大的武汉光谷生物城、成都国际医学健康城均达30余平方公里,天津国际健康产业园区22平方公里,上海国际医学园区11.88平方公里。2015年,我国健康产业总量为3.79万亿元,占GDP大约5.6%;2020年,我国健康产业总量将达8万亿元以上,将占我国GDP 8%以上。

3、湖南区位及资源优势明显。湖南发展健康产业,具有优质的医疗资源、中医药特色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质的森林资源、丰富的自然禀赋、发达的交通网络等优越条件。加之京广、沪昆和规划建设的长渝夏高铁在省会长沙交汇,辐射周边省市2小时圈可达2亿多人口,3小时圈可达5亿多人口,发展空间大。

(1)西医拥有品牌资源。湖南有享誉全球的“南湘雅”西医国际品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西医院之一,与美国耶鲁大学等近10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较密切关系,与美国匹斯堡大学医学中心共建国际医疗部。湖南有10多位享誉医学界的院士及专家,干细胞技术、生物基因工程药物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神经病学、精神卫生学等几十个学科跨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中医药特色鲜明。湖南中医药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湖南中医药大学和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是国家品牌机构,还有国家中医临床重点研究基地等机构,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87名(含国医大师2名),有骨伤、肛肠等10余个国家重点专科;湖南中药材蕴藏量和资源种类均居全国第二,超微饮片粉体关键技术国内领先。

(3)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湖南迷人的自然山水风光、神秘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发展健康旅游休闲、森林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省会长沙是山水洲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邵阳崀山国家地质公园、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神农谷国际森林公园、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凤凰古城、南岳衡山、资兴东江湖、洞庭湖、岳阳楼、娄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梯田等旅游景观及森林资源享誉海内外,具有打造国际健康旅游休闲与森林康养目的地丰富的优质资源。

(4)农产品十分富饶。“湖广熟,天下足”,湖南是著名的“渔米之乡”。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湖南腊肉、东江鱼、湘莲、攸县米粉与香干、湘茶、油茶、辣椒、苎麻、柑桔、湘黄鸡、溆浦鹅、湖湘贡臭干子、手撕鸭脖、童胖子酱板鸭、宁乡猪肉、湖粉、双峰永峰辣酱、新化三合汤等特色健康食品丰富多彩。

(5)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湖南位于中国“一带一部”区域,承东启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明显,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京广、沪昆及规划建设的长渝厦高铁将成为我省快速发展的经济带、增长带和致富路,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进入世界百强,形成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辐射范围广、承接产业转移等优越条件。

4、健康产业来势较好。我省健康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升级加快。一是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浏阳经开区生物医药园建设,曾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2015年,浏阳开区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99亿元,位居全省之首。我省医疗器械、健康食品与保健品、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管理与信息化等也呈良好发展势头,有的健康产业正在起步。二是发展较快。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是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十二五”期间,我省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年均增长率都在20%以上,2015年,我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实现千亿跨越。千金药业、九芝堂、湖南科伦制药、湖南尔康制药、楚天科技等医药企业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千金药业年总产值超过25亿元。三是升级加快。“十二五”以来,我省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国际注册和认证,努力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九典制药、大自然药业等一批企业生产的药品获得进入美国、英国等近10个国家市场,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

(二)困难与挑战

我省发展健康产业虽有优势,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有的地方政府及部门对健康产业发展大势缺乏了解,对健康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认识模糊。各地重视发展工业、IT与文化产业,工作思路清晰,政策支持力度大,对发展健康产业相对忽视,尚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的地方即使想发展健康产业,也缺乏大思路与具体措施。

2、发展水平不高。湖南健康产业基本是医药制造业,均分布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点多面广,结构单一,布局散乱,规模较少,缺乏特色,自主品牌、优质产品和大品种较少,市场竞争力弱。2015年,我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4位;医疗器械产业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5位;中药产业居全国第12位、中部第5位。我省尚无一家全国百强医药企业,大部分医药企业年总产值为上千万甚至几百万元。

3、创新能力不强。各地企业人才缺乏,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因成长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制约,企业既存在引进、留住人才难,又存在人员培训难。我省医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仅占GDP的1%左右,导致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政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创新主体的互动和协同、创新要素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等不完善。

4、政策支持不力。由于我省健康产业刚刚起步,各级政府支持其发展的政策相对滞后,在市场准入、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土地供应、知识产权保护、财税、投融资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撑,尚未建立起支持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法规制度体系、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监管机制,健康产业发展乏力。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尤其要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五大融合发展。要以国际化、高端化、集聚化为引领,创建一批管理规范、环境友好、特色突出、产业关联度高的集聚区,推进健康湖南建设,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添彩。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强化政府在政策制定、标准建设、发展规划、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行简政放权,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引导健康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健康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产业领域,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增强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2、创新驱动,突出特色。以创新为引领,加强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加强高科技产业和健康产业融合,推动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提高健康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高端医疗、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支撑产业,做优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森林康养、健康颐养等特色产业,做精健康食品、体育健身、健康文化等普惠产业,着力打造健康智造国际品牌。

3、紧贴民生,绿色发展。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释放新需求,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提升群众健康素质和水平。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坚定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运用绿色发展理念及技术手段发展健康产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4、开放合作,融合发展。紧跟国家“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发展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引资与引智并举,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健康产业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加强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中医药、养老、旅游、林业、文化和体育等行业部门资源整合,促进相关健康产业融合集聚发展,形成特色优势品牌。

(三)发展目标

推动我省健康产业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优势特色领域不断拓宽,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研发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健康产业体系完整、结构优化,打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基本建立以省级核心园区为龙头、市州为枢纽、县市为支撑的三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各市州、有条件的县(市)可结合实际规划建设健康产业集聚区,构建多层次、规模适度、各具特色、产城融合、上下协同的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健康产业集群、健康养老产业集群、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和森林康养示范基地。重点实施“12211”工程,即建设10个省级及以上健康产业集群和20个市级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20个医药、医疗器械和中医药龙头企业,实施100个重大项目,引进1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2020年,建设年总产值过100亿元、过1000亿元的健康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省5000亿元健康产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十三五”期间,健康产业年均增长率达15%。到2025年,力争将健康产业打造成湖南万亿级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

三、重点发展领域

根据全球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发展医疗服务、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医药服务、健康养老养生、健康医疗旅游文化、健康管理与信息化、体育健身休闲、健康食品与保健品、森林康养、健康保险等十一大健康产业。

(一)医疗服务产业

1、健全医疗保健制度。建立完善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专科医院为特色、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为基础的多层次、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远程医疗,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2、积极支持社会办医。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支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精神康复、临终关怀、妇产(儿童)医院、护理院、移动医疗、高端临床体检、整形美容等医疗机构。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

3、引进国内外知名医院。逐步扩大外资举办医疗机构范围,简化外资医院落户报批手续,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社会融资等办法,有序引进国内外知名专科医院、先进技术和医院管理经验,推动我省高端医疗服务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

4、开展智能医疗服务。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互联网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等便捷服务。加强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鼓励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医疗保健服务信息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引导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装备,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影像诊断、专家会诊、监护指导和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

5、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由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规范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考评及运行管理。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卫生检测中心、影像中心、病理中心、制剂中心、消毒中心、医疗信息化外包、健康服务云平台等第三方服务。

6、建设慢病康复愈养基地。依托名胜旅游资源、医疗技术、湖湘文化、特色农产品、特色中医药、便捷的交通等资源,发展慢病康复疗养服务,建设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基地,打造国际慢病康复疗养品牌。

(二)生物医药产业

1、发展生物制药。推动大规模细胞及纯化、抗体偶联、无血清无蛋白培育基培养等生物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提升长效、缓控释、靶向等新型制剂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多功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出台湖南省细胞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区域性细胞产品制备中心和检验中心,培育和发展干细胞存储、抗体和诊断试剂研发生产、干细胞基础应用研究以及干细胞临床移植和治疗,优先发展治疗性基因工程药品、单克隆抗体等药物。建设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大力发展基因检测服务,成为生物技术新增长极。开发和培育对预防、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神经类疾病等重大疾病有显著疗效的药品和新型疫苗。开发新机制和新靶点等抗体药物,针对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自主研发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性抗体,抗体交联药物(ADC),重组蛋白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制剂,并研发这些抗体药物配套基因表型检测试剂盒,发展个性化治疗和精准治疗药物。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开发利用本地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和省级林产化工重点实验室、植物提取中试平台等科研平台,研发民族医药产品,建设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推进化学药研发。按照国际药品标准,研制化学药及其高端制剂,研发抗恶性肿瘤、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新药。开发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抗肿瘤和治疗耐药性原感染药物等产品。加快专利到期药物仿制上市,针对防治重大疾病或突发疫情等用药需求,仿创结合,系统集成,研制临床亟需重要品种,并切实解决产业化问题,重点仿制市场潜力大、临床急需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

3、扶持研发中成药。大力发展中药新品种制剂、天然药物等新品种。开发抗肿瘤、抗抑郁症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等中药,实施名优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培育工程,优先开发有中医药治疗优势中成药品种。研制开发适合中药制药技术配套设备,有效推进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

4、发展生物3D打印技术。开发生物3D打印技术在药物筛选、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利用生物3D打印技术,结合大分子药物、新型修饰型免疫细胞治疗药物、干细胞及iPS细胞,研制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治疗产品。

(三)医疗器械产业

1、医学影像设备。发展3T及以上超导磁共振系统(MRI)、开放式超导系统、128排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机)、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系统(一体化PE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128及以上物理通道)、微型超声诊断设备、数字减影血管成像系统(DSA)、X射线相衬成像、电阻抗成像设备、脑磁图设备等新型影像设备。

2、临床检验设备。发展高通量临床检验设备、快速床旁检验、集成式及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检验分析系统、分子诊断设备、微生物自动化检测系统、高分辨显微光学成像系统等设备(系统),推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高通量基因检测仪、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等体外诊断设备和配套试剂产业化。

3、先进治疗设备。发展大型重离子/质子肿瘤治疗设备、高清电子内窥镜、高分辨共聚焦内窥镜、数字化微创及植介入手术系统、手术机器人、麻醉机工作站、自适应模式呼吸机、电外科器械、术中影像设备、脑起搏器与迷走神经刺激器等神经调控系列产品、数字一体化手术室、可降解血管支架、骨科及口腔材料植入物、可折叠人工晶体等产品。

4、健康监测、远程医疗和康复设备。发展智能型康复辅具、计算机辅助康复治疗设备、重大疾病与常见病和慢性病筛查设备、健康监测产品(包括可穿戴)、健康大数据与健康物联网、远程医疗及相关标准等产品。

5、新型医用材料。发展具有组织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的高科技生物敷料和新型医用卫生材料,重点推进高端现代伤口护理、手术室防护、隔离产品、心脏导管、生物冠脉支架、医用涂层导管项目研发等重点产品。

(四)中医药服务产业

1、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公立中医院核心竞争力,90%的县(市)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力争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7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推行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会药房开设国医馆、中医坐堂诊所,开展中医康体体验和中医健康干预服务,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慢性病防治与康复中的优势作用。

2、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各地应整合区域内各类中医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资源,促进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健康旅游休闲、相关健康服务产业等集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养老与康复服务、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旅游、民族医药等集聚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企业和特色品牌,成为我省健康产业的重要力量。

3、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加强中药材、中药生产、流通及使用追溯系统建设,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发展现代中药纯化技术,研发适合中药特点的粘膜给药等制剂技术,推广质量控制、自动化和在线检测等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在中医药优势治疗领域推动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应用,研制一批治疗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产品。加快发展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和中药保健食品,重点研发中医健康识别系统,推动智能中医体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4、建设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立道地中药材标准体系,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化加工一体化基地。以建立良种繁育园、标准化生产园和综合利用示范园为抓手,加强现代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湖南道地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培育“湘九味”中药材品牌品种。加快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筛选和无公害规范化种植,加强最适生态原理指导和服务,推广生物农药,坚持地道性,推进药材良种的繁育和推广工作。完善药材生产标准体系,加大药材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地初加工技术等标准化制订工作,逐步建立种苗繁育、生产管理、采后处理全程标准化体系,大力推进高标准中药材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的生产综合能力。加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保护,建设中药材追溯系统,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打造精品中药材。开展中药资源出口贸易状况监测与调查,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5、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快中医治未病技术体系与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保健机构,尤其是各市州城区和重点旅游城市,要积极发展药浴、按摩保健、调理保健、慢病预防、针灸推拿等保健养生服务集聚区,建立特色保健连锁企业和产业联盟,提高保健服务竞争力。

6、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先行先试。积极开拓中医药国际市场,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湖南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建立面向周边国家的特色中医药产品出口基地,推动天然药物、中成药等产品出口。扶持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建设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能够发挥引领辐射作用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机构),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技研发等服务贸易,鼓励和扶持传统老字号品牌及优质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院和连锁诊所,培育国际知名中医药品牌和服务机构。

(五)健康养老服务产业

1、加强医疗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健全医疗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开通养老与医疗机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以老年公寓、涉老康复护理院、疗养医院、临终关怀医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实现医养一体。推动100张及以上床位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和助养型养老机构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护理院,或与周边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作。依托我省纳入国家医养结合的示范市,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2、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模式,加强社区养老场所规范化建设,规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互助点的运营管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设施,或整合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改造转型为医养结合的老年健康护理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健康护理服务,为失能、半失能老人设立“家庭病床”,优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以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心理关怀等服务为主的老年健康护理服务体系。

3、支持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大力支持社会资本新(改、扩)建以老年医学、老年康复为主的医疗机构,为失能、半失能及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在医疗机构开设临终关怀床位。加快推动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试点,推动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提高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能力。

4、发展老年服务与制造业。开辟老人旅游娱乐业,提供旅游服务与陪同、棋牌、运动和曲艺等场所及服务;开发老年教育产业,兴办老年学校、老年职业培训和老年职业介绍;开展咨询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婚姻介绍等服务。生产老年特色药品、医疗器具、延缓衰老保健品和老年服装,开发老年卫生保健品、日常用品、防滑器具和交通工具等产品。

(六)健康医疗旅游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