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报组织
1. 科技部、财政部委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负责受理和审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申报材料。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和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作为推荐单位,负责组织本地区、本部门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申请单位提出的项目申请须经推荐单位推荐。国资委系统项目由北京市科委负责推荐。
3. 2012年度项目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15日,请推荐单位于截止时间之前上传电子版推荐材料。 4. 纸质推荐材料一式一份,包括所推荐各项目申请材料、项目推荐报告、推荐项目汇总表。
5.推荐单位需对申请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核,对通过审核的项目进行论证,并对项目材料的真实性和论证结果负责。
二、项目申请材料项目申报材料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附件。
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
申请单位须认真阅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填写说明,按规定填写申请书并在线打印。项目立项后,合同书将由申请书内容自动提取生成,不再修改。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转化资金项目论证和评审主要依据,申请单位必须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要求进行编写,在线提交并打印。报告中应当包括项目预算及其分解情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技术经济指标及计划进度,必须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一致。
3. 相关附件
申报材料附件主要包括:
(1)申请单位法人证明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成果证明
——新品种:区试报告,或审定证书,或同等效力的证明;
——新兽药:安全性评价与药效试验报告;
——疫苗:临床试验批件;
——新农药(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田间试验报告与安全性评价报告;
——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报告;
——新肥料:田间试验报告及肥料检测报告;
——机械类:样机检测报告与其他证明文件;
——仪器类:样机检测报告与其他证明文件;
——其它能证明成果情况的材料:认定证明、专利证明、或版权证明。
(3)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技术转让合同等的复印件)。
(4)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
申请企业须提供2011年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含附注)及会计报表,并加盖会计师事务所的公章,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事业单位须提供2011年度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结余分配表等。会计报表须加盖申请单位的公章。
(5)企业章程(企业申请者须提供)。
三、申报程序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实行数字化管理。申报程序说明如下:申请单位申报程序
(一)申请单位注册与审核
申请单位必须首先在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以下简称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注册备案,被申报中心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申报。往年已经在申报中心登记注册的申请单位,仍用原单位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录,不需要重新注册。
1.申请单位注册:通过申报中心网站并点击页面右上角的“用户注册”按钮,申请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_申报单位管理员”帐号(以下简称“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帐号),按照提示完成注册流程。每个申请单位必须且只能在申报中心注册备案一个“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帐号,本单位其他申报用户的帐号由单位管理员统一管理。
2.审核:“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注册完成后登录申报中心,打印单位注册信息,加盖单位公章和相关签名,并将原件一式两份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寄送到科技部信息中心。(相关证明材料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注册用户身份证复印件,企业单位还须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以上证明材料复印件均须加盖单位公章。)
3. 申报中心收到项目申请单位的注册材料后,将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对项目申请单位注册信息的审核,并及时通知注册用户(邮件/短信/用户自行上网查看能否申报)。
4.只有“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资质被申报中心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相应项目申报。
(二)创建申报项目名称
1.“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资质被申报中心审核通过后,该单位管理员登录申报中心网站,点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导航栏目中“申报用户管理”,创建“转化资金_申报用户”帐号。由本单位的“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创建的“转化资金_申报用户”,无需寄送相关材料至科技部信息中心进行审核。
2.“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登录申报中心,点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导航栏目中“项目申报材料”,创建需要进行网上申报的“转化资金项目名称”,并将项目授权到本单位对应的“转化资金_申报用户”帐号,授权后方可进行项目内容填报。
(三)填写申报项目内容
“转化资金_申报用户”由“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授权后,登录申报中心,点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导航栏目中“项目申报材料”,点击所申报的“转化资金项目名称”,填写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下载《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按要求填写完毕并上传,提交给本单位的“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
(四)提交申报项目
“转化资金_申报用户”将申报项目提交给本单位的“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后,“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及时审查申请材料,审查通过后提交至推荐单位,项目显示“已提交至推荐单位”,申请单位网上申报工作完成。
(五)上报纸质申请材料
1. 完成网上申报后,本单位的“转化资金_单位管理员”或“转化资金_申报用户”登录申报中心,在线打印《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纸质申请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相关附件,一式一份,加盖单位公章和签名后正式报送推荐单位。
2.申请材料装订说明
(1)申报材料的装订顺序是:封面、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清单(目录)、附件、封底。封面的文字内容按“项目申请书”首页格式填写。
(2)申报材料的纸质文件采用A4纸打印,并按正式出版书籍样式装订。同时,在书脊上部注明申请项目的名称、下部注明推荐单位的名称。推荐单位操作流程
(一)受理并审查。推荐单位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受理申请单位电子文档和纸质材料。为了适应网上评审及财务评审要求,《项目申请书》中设置了“单位财务情况”等栏目。推荐单位须对申请单位上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认真核对、审查有关文件、数据。
(二)项目初评。推荐单位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在线填写《论证专家意见》、《论证专家名单》、《推荐单位推荐意见》。上传《项目推荐报告》和《推荐项目汇总表》,并打印。
(三)主要附件内容扫描上传
请推荐单位负责扫描并上传确定推荐项目的主要附件之关键部分,每个文件的扫描图片请分别按序存至相应的word文件里。Word文件中的图片须保持清晰,且每个Word文件不得大于2M。
(四)上报纸质推荐材料
1. 纸质文件一式一份,包括所推荐各项目申报材料、项目推荐报告、推荐项目汇总表(每页均需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2. 推荐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及论证专家名单可以在申请材料装订后粘贴到相应位置,“推荐意见”需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上述纸质材料请报送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处受理部。
四、联系方式
1. 科技部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 01088659000(中继线) 、51292636
传 真:01088654001、88654002、88654003、88654004、88654005
电子信箱:program@most.cn、program1@most.cn、
program2@most.cn、program3@most.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5号 科学技术部信息中心 协调处(收)
邮 编:100862
2.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联系人:童海燕、孙传范
联系电话:01068511622、68511912
传 真:01068512572
电子信箱:zhzj@agrifund.cn
通信地址:北京市复兴路3号中国科技会堂D座208
邮 编:100038
2012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类别
项目分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三类,在种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储藏与物流,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及农村环保等五个领域的重大项目中优选出的12个特别重大项目予以特别支持。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的支持额度分别为60万元、100万元;重大项目的支持额度一般为300万元。支持方式为无偿资助。
二、支持领域与方向
(一)种业。
动植物新品种,种子及种苗规模化繁育、质量检测技术,种质资源评价、利用、保护技术及产品,畜禽、水产新品种快速扩繁技术,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等。
(二)种植、养殖。
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与安全技术及产品,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
(三)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储藏与物流。
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特色鲜活农产品冷链技术与集成配套设备等。
(四)农用物资。
生物型杀(抗)菌、杀(抗)虫、除草、灭鼠、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新型高效低毒农药,生态环保地膜,新型环保肥料、栽培基质的生产技术与产品等。
(五)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施肥、施药、节水灌溉及秸秆还田等技术装备,农作物收获、加工设备,农产品产后减损、精选分级和节能仓储技术与装备,畜禽和水产规模化养殖技术装备,适合山区特色的小型化农机具以及饲料加工技术装备等。
(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基于“三网融合”的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与产品,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管理、监测、控制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田间信息获取、决策处方及精准作业技术与产品,面向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等。
(七)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基材料。
农林剩余物能源转化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源回收储运、预处理技术及设备,生物质燃料制备、高效利用技术与设备,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农村节能技术与产品,生物基材料开发技术及设备等。
(八)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林、草、竹藤资源高效培育技术,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人工林木(竹)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等。
(九)农业生态及农村环保。
重要水源区、湿地、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与节水新技术及设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及垃圾、畜禽粪便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等。
(十)动植物疫病防控及防灾减灾。
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兽药、兽医器械生产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与产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与设备,重大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及农业气候脆弱性评估技术与产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