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玄胡索,是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分是地下块茎,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元胡既是常用大宗中药材,又是出口商品,市场上十分紧俏。一般亩产干品150公斤左右,按目前市场价格70元/公斤计,亩产值为10000元左右。
一、生长习性
元胡系浅根性作物,喜温暖气候和向阳、温润的环境,耐寒怕旱。适宜生长温度1830℃。元胡的生活习性简单归纳为三句话:即“三喜”(喜阳光、喜温暖、喜湿润)、“三怕”(怕积水、怕干旱、怕连作)、“五不种”(①粘性大的黄泥土、碱性土不能种;②低洼浸水田不种;③重茬田不种;④没有灌溉和排水条件不宜种;⑤种茎未经消毒不能下种)。认真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严把“五关”,对提高元胡单产效果十分重要。
二、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高、排灌良好、背风向阳的地块,土壤以湿润、疏松肥沃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宜,如夹砂泥、半砂半泥田、冲积土最好。死黄泥、白墡土、砂砾土均不宜种植。土壤理化性质宜中性或微酸性,通常PH值为5.67.5左右。前作以水稻、玉米、瓜类为好。忌连作。将选好的地块深耕整平耙细后,作宽1.5米左右的高畦,畦面呈龟背形,四周开好30厘米以上深的排水沟。
三、种植
元胡生产上用球茎繁殖。播种期在910月份,最迟不过11月上旬。播时先用耧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然后将元胡种球点播沟内。行株距15×8厘米左右。播种深度59厘米左右。过深不利于出苗,过浅上部新生球茎生长较小。每亩播种量60公斤左右。
四、施肥
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重施腊肥,巧施苗肥,增施磷钾肥。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入有机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氯化钾15公斤,以供根系在整个生长过程吸收足够的养分。冬季12月重施腊肥,先在畦面撒施1层饼肥或过磷酸钙,每亩50公斤;然后再撒施1层腐熟厩肥,每亩2000公斤,施后覆盖细土。过3—5天后,再浇施1 次人畜粪水,每亩1000公斤,或尿素5公斤,氯化钾10千克。施肥时每50千克水加尿素0.3千克、氯化钾0.5千克,在阴雨天或晴天午后3时浇施。根外追肥宜选用磷酸二氢钾,每亩100克,兑水40至50千克喷施,以促使地下根茎生长旺盛,多分枝,多长茎节,并可防冻保苗。苗肥于翌年2月苗高3厘米左右时追施,选择阴天或晴天早晨、傍晚进行,每亩用稀薄人畜粪水1500公斤浇泼根部,促使幼苗生长健壮。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亩用15%多效唑10克,兑水30千克喷施,具有增加叶片厚度,促使茎杆矮化,促进地下块茎膨大,压制小块茎再生的作用。同时,能延迟地上部叶片死苗3至5天。若喷施后5小时内下雨,则要重喷一次。施用多效唑一般可增产7%至10%。
五、除蕾
元胡花期较长,开花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为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块茎生长,必须在开花前及时进行人工摘除花蕾。但人工除蕾较费工费时,且不易除尽。因此,还可在元胡盛花前期喷施40%乙烯利100ppm,其疏花效果显著,可以节省工时,除蕾后可喷洒1—2次0.5—1ppm汗烷醇,能提高块茎产量25%以上。
六、除草
元胡系作厢密植,根系很浅,又沿表土横向生长,故不宜用锄除草,以免把茎芽挖断或将苗带出。一般提倡用手拔草,但比较费工,一亩元胡地拔草一次往往要1520个劳动日。为了节省劳力,元胡产区推广用铁耙或竹耙在冬季反复耙土的办法除去杂草。具体做法:用8#铁丝扭成一个铁齿耙,耙齿长1寸,安装竹把或木把,在元胡下种一周后,每隔57天用铁耙在元胡厢面耙一次,拾净草根,约在12月上旬即可结束。这样来年出苗后杂草显著减少,再用三、五个劳力拔草,就可将杂草除净。应注意的是耙齿不能超过1寸长,不能耙的过深,防止伤害种茎及茎芽。
化学除草(事前应小面积试用,若无药害,再大面积喷施):控制草害在元胡播种后至出苗前,选择土壤潮湿时亩用90%禾耐斯乳油45毫升冲水60千克喷雾,能基本控制杂草危害。如杂草已经出苗,可亩加入10%草甘磷水剂750毫升喷雾。元胡出苗后,每亩用10.80%高效盖草能20毫升(或15%稳杀得30毫升),兑水40千克喷雾,可有效地防治禾本科杂草。 最好用元胡专用除草剂。
七、排灌
元胡地里严禁积水,春季雨水多,要及时疏沟排水。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为元胡生长盛期,需水较多,如遇干旱少雨,宜每周灌水一次,以清晨或傍晚为好。每次灌水宜慢灌急退,不要淹没厢面,不能使灌水在田间内停留时间过长,更不能过夜。4月下旬以后接近收获要停止灌水。另外如遇冬旱,可进行一次冬灌,有利于元胡茎芽的萌发和生长。但大雨之后,应及时排除田内积水。
八、病虫害防治
1、霜霉病:元胡霜霉病是由真菌门半知菌类藻状菌所引起的一种浸染性病害。发病初期,被害叶片产生褐色小点(即病原菌孢子堆),然后逐渐扩大联合而成不规则的褐色病斑,逐渐密布全叶。当湿度较大时在叶背生成一层灰白色的霜状物(菌丝)。当湿度适宜时,病情发展很快,三至五天后即可使全田染病,茎叶表面变成褐色,色泽加深,似火燎过一样,故该病俗名又叫“火烧瘟”。最后病叶腐烂干枯,植株很快死亡。元胡霜霉病孢子随风雨传播浸染危害,或随带病组织遗落于土壤中越冬,寿命可长达三、四年,故来年不能种重茬地,以免重复感染。
选用40%乙磷铝(又叫疫霜灵),配制成1:350~500倍(老产区因连年使用乙磷铝,病菌孢子产生了抗药性,故浓度适当加大到1:250~300倍;新产区可用较低浓度400500倍),也可喷70%代森锰锌8001200倍液,与乙磷铝交替使用,防治效果较好。
用乙磷铝防治元胡霜霉病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药剂,能抑制霜霉菌无性繁殖器官孢子囊的发芽和游动孢子的释放,也能抑制疫霉菌丝的生长,对已释放的游动孢子还具有杀伤作用,被植物吸收以后还具有双向传导(即向顶性和向地性),而其它药剂如代森锌、托布津对藻状菌无效。
2、菌核病:菌核病是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引起的。菌核外表黑色,内部白色。萌发时上面可长出数个子囊盘,子囊盘中排列无数子囊,每个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主要危害元胡接近表土的茎叶基部,产生黄褐色或深褐色的棱形病斑。湿度较大时,茎基软腐,植株倒伏,枝叶搭在一起,成片死亡,用手翻起一束束腐烂了的茎叶,可以看见在土表面布满白色棉絮状菌丝和大小不同的不规则形状黑色鼠粪样的菌核。由于这种病发病在元胡茎的基部呈软腐状,所以群众又叫“鸡窝瘟”或“搭叶烂”。此病在汉中地区过去比较少见,近年来在种植时间长的个别地方有少量发生,多系种子带菌引起的。菌核病开始发病在三月中、下旬,到四月份蔓延较多,尤其早春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时容易发生和感染。
防治方法
①可与禾本科作物(小麦、水稻、玉米)倒茬轮作,最好进行水旱轮作。
②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
③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撒石灰。
④出苗前用1:1:300倍波尔多液(即1斤硫酸铜、1斤生石灰加水300斤兑制而成)喷雾防治;出苗后及危害期用多菌灵800倍液与波尔多液1:1:300倍交替防治,每710天防治一次,效果较好。
也可以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
3、锈病:锈病系真菌中一种担子菌引起的病害,对元胡危害较轻。在春雨连绵,空气湿度大,气温低,土壤潮湿时发生,主要危害元胡茎、叶。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暗斑,后期病班明显,呈桔黄色,病斑处略凹陷。叶背病班处隆起,并着生有桔黄色凸起的胶状物,即为其夏孢子堆,孢子堆破裂后散发出大量锈黄色粉末(即夏孢子)。除危害元胡外,也危害其它作物。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 采取水旱倒茬轮作,34年轮种一次;发现病株以后全部掏出,在坑内灌入生石灰水,使病原菌孢子窒息死亡,防止侵染。②药剂防治 三月上、中旬开始,用97%的敌锈钠,配制成400500倍水药液喷雾防治;或用50%的二硝散,配制成200250倍药液喷雾防治,每710天交替用药一次,效果较好。
4、地下害虫:用辛硫磷或钻田龙杀灭。
5、元胡龟象(蛀心虫):选用20%三唑磷亩用100毫升兑水40至50千克喷雾防治。
九、收获与加工
元胡于栽后第二年的5月份,地下茎叶枯萎后采挖。一般亩产600斤(鲜),丰产田块亩产可达800斤,最高亩产曾达到1301斤。一亩元胡可种四万多株,每株收鲜元胡平均以20克计算,亩产可达1600斤,增产潜力很大。
将挖出的元胡地下球茎,去净泥土,分成大小两级,大元胡约煮35分钟,小元胡23分钟,并不断翻动,煮到球茎里面呈黄色时取出,以刀切开断面无白心时为度,捞出,晒干或烘干后,去净外皮,去净杂质就成为元胡干商品,即可入药出售。。一般3斤鲜元胡可加工1斤干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