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习性 对气候适应性较强,有抗严寒、耐盐碱等特性。怕涝。不可重茬。种子放置2年,失去发芽能力。
本品分冬播和春播。冬播一般在“立冬”和“小雪”间。春播在“春分”至“清明”节。
栽培技术 选好地块,施足底肥(以各类饼肥或磷钾肥、复合肥、优质圈肥为好),然后深翻土地,整平,做畦。畦长、宽因地制宜自定。做畦后浇灌,过几天地表面稍干后播种。播种时先将畦面用铁爬搂平搂细,按行距20厘米左右开沟,沟深2—2.5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复土,脚踩或用大锄顺垄推一遍,再用铁爬楼平,亩用种量5公斤。
冬播的在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天,播时可拌些细砂,以便撒籽。
春播的必须冬处理种子。处理方理是,9—12月,将种子浸泡2—4天,出水后按一份种子掺3份砂子拌均匀,放在阴凉或半阴处的坑内,坑的大小视种多少而定。放置种子的厚度以20—30厘米为宜,不可太厚。太厚上下温度不一,造成发芽不齐。种子上面用破席片或盖一层土,以利保持温度和防止鸡鸭等家禽刨闹。复土厚15厘米左右,复土后离地面约5—10厘米,以便浇水。
种子处理期间,要保持一定温度。一般在春节前浇水二至四次。春节后气温上升,如不太干尽量不在浇水。
播种时刨出种子,用水冲去泥土播种。
田间管理 冬播的当年不出苗。上冻前可大水浇灌一次,然后撒一层捣细的圈肥,以利保墒。来春及时检查地面表土流失情况,如干旱及时浇水。
无论冬播、春播,一般出苗在谷雨节前后,出苗前和幼苗期不太干旱尽量不浇水,当长出2—3片真叶时可按株距5厘米左右定苗。
幼苗期要及时中耕除草。中耕深度一次要比一次深,保持土壤疏松散软以便抗旱保墒和促使根部深长,7月后苗以长大,不必再中耕,可及时拔除杂草。
第一次追肥可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亩用屎素15公斤左右,第二次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可追施复合肥、碳铵等、每次追肥后马上浇水。
病虫害防治 出苗前后,蝼蛄危害严重。可用90%敌百虫配液浇注或制成毒饵诱杀。5—6月,地老虎危害茎叶,可用90%敌百虫结合浇水灌注。发生蚜虫、红蜘蛛可用乐果或敌敌畏喷杀,钻心虫一年发生五代抓住卵期及幼虫时及时用杀虫类药物喷药除治。
病害虫要有锈病,发现后可用50%二硝散200—3000倍液喷治。
收获加工 秋分至寒露接收刨。挖时先从第一垄顺垄刨出。将刨出的沙参掰去芦头以上部分,把根部用水洗净,按大小分开,放在沸水中烫煮,烫煮时上下翻动,以手指能把参皮剥下为适度。烫煮过火、易被煮烂,火小皮不易剥。烫好后捞在筐内,然后在煮下一锅。煮烫的数量够当天加工为宜。
将煮烫的沙参剥去表皮。
适宜地区 全国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