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栽培穿山龙分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两种。
1.种子繁殖
①选地:喜在温和、稍阴湿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宜选择向阳坡地、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灌木林地为好。
②整地:早春大地化冻后,在选好的坡地上,清除在土壤中残留的树根、枯枝、石块及杂草等物,平整土地后深施肥,每亩(667平方米)施基肥3000~4000公斤,施肥后耙平,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在坡地上做出宽1.5米的横向苗床。在苗床间留出宽50cm左右的作业道。
③播种:春季在地温高于12℃~14℃时即开始苗床播种。播种前将种子与湿沙按1:1混合,放于1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处理20~25天左右,促其提早出苗,并能保持出苗率在80%以上,沙子的湿度以用于手抓紧时不滴水为度。播种采取条播,沟距8~10厘米,将种子按2厘米左右的距离均匀撒于沟内,覆土1.5厘米,轻度镇压后浇水,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半个月左右即可出苗。
④苗期管理:待苗高达10厘米,生出3~4叶子时,拔掉过于密集的不良小苗,进行自然越冬。在越冬的苗床上覆盖一些树木枯枝,再加盖10余厘米厚的积雪更好。
⑤移栽:到第二年春季发芽前移栽。在平整好施过肥的土地上,按行距45~60cm、株距20~30cm,移栽。
2.根茎繁植
在深秋上冻或春季土壤化冻后,植株萌发前,挖出根茎,选取健壮的根茎,按长度3~4厘米切成小段,放在50微克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泡1小时备用,在平整施肥的圃场上,按行距45~60厘米开沟,沟深10~15厘米,再按株距30厘米栽植根茎,盖上土压实,5月末即可出苗。栽种时,其出苗及成活率比老根茎作种栽要高很多,产量也比老根茎高2厘米3倍。
3、田间管理
除草
可采取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结合。化学除草又分为芽前除草和夏秋除草。芽前除草就是在早春发芽前除草,每亩要用浓度为20%的无踪水剂30~40克或72%的杜尔70~100ml兑水100公斤进行喷雾;夏秋除草既在穿山龙生长旺季除草,每亩用12.5%的高效盖草能100ml兑水100公斤进行喷洒,同时,修沟培土,不仅可抑制杂草再生,还有利于增产、增收。每年要除草3—4次。
搭架 架的高度为1~2米,过高则引起地上部徒长,影响产量;过矮则地面郁闭过大,通风透气性差,容易发生病虫害。
施肥 栽种3~4年的植株生长迅速旺盛,需要分期追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穿山龙的种植重在施底肥(即:农家肥和穿山龙专用肥混合物),农家肥一定要腐熟,一般施农家肥每亩要在2500~750公斤,穿山龙专用肥200公斤两者混合即可。
排水 由于对水分要求不高,雨季要及时排水,以防积水烂根。
4、 病虫害防治
穿山龙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根腐病。
a.每亩要用可杀得40克,在4月上旬连续喷药2~3次。
b.小叶敌每亩用药100ml,连续喷3次。
c.用根腐灵25克灌根或喷雾。
田间主要虫害是地下害虫蛴螬,在8月上旬每亩用甲胺磷800~1000倍溶液进行灌根。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金龟子喜光,可在田间安放黑光灯进行诱杀。
5、采收加工
采收 东北、西北地区可在5~6月采收,南方可在4~5月采收。采用种子繁殖的,播种后第4~5年采收;根茎繁殖的第三年春季进行采收。此时采挖的根茎其有效成分穿山龙皂甙含量最高,质量最佳。
加工 采收后去掉外皮及须根,切段后在阳光下晒干。如果用阴干法干燥,不但需要时间较长,而且容易发霉变质,皂甙含量降低。
6、储藏保管
将晾晒好的根茎装于布袋,置于干燥通风的地方,注意防潮、防蛀、发霉,防止油烟等物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