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Goods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您好,欢迎光临中药材基地网

热门搜索:

搜索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15211041176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QQ: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 zycgap.com 湖南共享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长沙 后台管理

地址:长沙市八一路59号湖南省科技厅机关二院 联系人:封老师 微信电话同号:15211041176 ,15173135968  备案号:湘ICP备13011335号

种养技术

天麻栽培技术

浏览量

(一)品种

全世界天麻有30余种,中国有6种,即天麻、原天麻、细天麻、南天麻、疣天麻及其中,细天麻、南天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台湾省,而大陆主要栽培的是天麻,所谓的绿天麻、乌天麻、黄天麻都是天麻的不同生态型,即天麻的三个变型。

1.绿天麻(G.elataBl.f.viridia)绿天麻的花及花葶淡蓝绿色,植株高1~1.5m。成体块

茎为长椭圆形,节较短而密,鳞片发达,含水量70%左右。是我国西南、东北地区的驯化栽培的珍稀品种,单个块茎最大者可达700g。我国西南、东北各省区有野生分布,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2.乌天麻(G.elataBl.f.glauca)其花为蓝绿色,花葶灰棕色,带白色纵条纹,植株高1.5m左右,个别高达2cm以上。成体块茎椭圆形、卵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节较密,含水量70%以内。有的仅为60%,大块茎长达15cm左右,粗5~6cm,最大块茎重800g左右。是我国东北、西北各省区驯化后的主栽品种。

3.黄天麻(G.elataBl.f.flavida)花为淡黄绿色,花葶淡黄色,植株高1.2m左右,成体块茎卵状长椭圆形,含水量为80%左右,是我国西南省区驯化后的一个栽培品种,最大块茎重为500g。

(二)选地整地

根据天麻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避光性、向气性和向湿性的特点,栽培天麻应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腐殖土,林地、竹林地、烧荒的二荒地、坡地、半阴半阳地、晚阳坡,坡地的坡度在5°~10°,沟谷平地也可以栽种。土壤pH5.5~6.0为宜。忌黏土和涝洼积水地,忌重茬。

(三)繁殖方法

主要用块茎繁殖,也用种子繁殖。无论用哪种繁殖方法,首先应培养菌材,然后栽天麻或播种。

1.培育菌材天麻的生长主要靠蜜环菌提供营养,因此必须提前培养好优质菌材,才能保证天麻在整个生长时期有充足的养分条件提供。

(1)菌种的分离培养。纯菌种(株)的分离(一级菌种的制备)是以蜜环菌菌索、子实体、带有蜜环菌的天麻或新鲜菌材为原料,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离培养,获得纯菌种(株)。随后将纯菌种培养成二级菌种用以培养菌材。目前有些地区已采用纯化筛选好的商品菌种(株)培养菌材,这样可以快速培养菌材,使蜜环菌生长旺盛,并能有效控制杂菌污染。

(2)菌材的培养。一般阔叶树,如桦树、野樱桃、青冈、柳树等均可培育菌材。通常将长有蜜环菌的木棒称为“菌材”或“菌棒”;将长有蜜环菌的短树枝称为“菌枝”。菌棒一般选直径5~10cm的树干或枝桠,锯成长20~70cm的木棒,在棒上砍2~3排鱼鳞口,深度达木质部,鱼鳞口间距2.5~3cm;菌枝选粗2~3cm的树枝,截成长20~25cm的小木段,以备培养。菌枝培养菌枝的培养是为了扩大优质菌种,用它培养菌材和固定菌床比直接用蜜环菌菌种培养更经济实惠。首先,应把握好培养菌枝的时期,菌枝的培养一是为了5—6月天麻有性繁殖播种,二是为7—8月培养菌材、固定菌床提供优质菌源,因此它的培养应比天麻播种期和菌材、菌床培养提前2~3个月,即4—6月培育菌枝为适宜的时间。培养方法:选择腐殖质较多,排水良好的湿润的砂质壤土,挖深50cm,长宽各1m坑,坑底先铺1cm厚的湿树叶,将长度为20~25cm待培养的短枝铺上一层,再将蜜环菌种枝条铺上一层,然后再铺一层待培养的短枝,之后在其上盖砂土1cm,用手摇动树枝,使砂土充分落入其间,浇水,再撒树叶,以此类推,堆放4~5层后,填土15~20cm,最后用树叶盖好防晒保墒。一般在温度为22~25℃时,32~35d即可培养好。菌材(棒)培养培育菌材的菌种来源有二:一是采挖天然菌材;二是人工培育的菌枝。

采挖天然菌材:密环菌是一种乳白色腐生真菌,暗处有荧光。菌索须根状,称为根状菌索,棕色;子实体伞状,蜜黄色,柄上有环。菌索多生长在高山森林地的腐朽竹、木上,溪沟两边湿润的地方为最多。能够腐生的树木有200多种。当土温达到20℃左右,湿度达60%~80%时,菌丝繁殖最多。天麻能够生长的地方密环菌也多,容易采挖。

培育菌材(棒)一是为了冬栽天麻提供营养,二是为了5—6月天麻有性繁殖播种,而由于木棒粗长,培养的时间较长,一般需2~3个月,通常必须提前准备。7—8月气温高,降水多,蜜环菌繁殖快,是天麻冬栽前准备菌棒的最好时期。培养菌材常采用坑培法、半坑培法、堆培法和箱培法。

坑培法:挖坑深50cm,长2m,宽1.2~1.5m。坑底要平,先用水将坑底浇透浸干后撒1cm厚的湿树叶,将准备好的木棒摆好,两棒相距1cm,用砂土回填至半沟时,在每根木棒的两侧及两端摆放8~10个菌枝,然后再盖土1~1.5cm,摇动木棒,压实并用水浇湿,如此摆放4~5层,上盖土15~20cm,最后覆一层树叶保湿。一般温度在18~24℃,含水量在50%以上,2~3个月就可培养好。该法适低山和干旱地区。

半坑培法:一般坑深30cm左右,方法同坑培法,只是1~2层木材高出地面,上面盖砂土呈梯形。该法适于温度、湿度适中的地区。

堆培法:在地面上进行,平整后,方法同上,注意保湿。该法适于温度低、湿度大、地下水位高的地区。箱培法:在室内四季均可进行,可用箱子,也可用砖砌成槽。但温度必须保持在20℃左右,用等量的砂或锯末作填充物。

培养固定菌床该法简化了先培养菌材,再用菌材栽天麻的生产过程,加快了栽培速度,蜜环菌繁殖快,杂菌污染少,菌床质量高,有较大的优点。一般在7—8月培养,培养好后可直接赶上天麻冬栽。

培养方法:挖坑深30~40cm,长70cm,宽60cm。先铺1cm厚湿树叶一层,摆放木棒5根,填半沟砂,在棒间斜夹放菌枝3~4个,使菌枝两端分别两木棒鱼鳞口处,在夹放鲜树枝数节,盖

土至棒平,按此再摆放一层,覆土5~6cm封顶,上盖树叶保湿。

2.栽种天麻天麻可用块茎繁殖(无性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有性繁殖),分别介绍如下:

(1)无性繁殖。以天麻块茎为繁殖材料,使其直接生产新个体,大的收获加工,小的继续作播种材料。新鲜米麻、白麻、箭麻都可作种,但通常以色泽淡黄、生长点嫩白、无病虫害、无损伤的中、小白麻(重量2.5~20g)为佳。栽培期分春栽和冬栽,一般在初春3—4月,冬11月天麻休眠阶段栽培为好。天麻栽培的时间是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适时栽种,才能保证天麻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并及时获得蜜环菌供给的营养,从而生长良好,获得高产。在贵州春栽时间为3—4月、5月栽种的天麻产量明显降低。

栽培天麻的方法:

菌材伴栽挖坑深30~40cm,宽50~60cm,长70cm。沟底整平,撒铺3cm厚的腐殖质土或湿树叶一层,平摆菌材4~6根,菌材之间相隔3~5cm,把种麻贴靠在菌材菌索上,用腐殖质土填实空隙。之后再顺序放完第二层菌材,上面覆土16~17cm,盖树叶保湿。

菌材加新材法坑深、长、宽同上。坑底土挖松10cm,铺一层湿树叶,将菌材和木棒相间摆放,间距6~8cm,填半沟土,将种麻贴靠在菌材的两侧及两头摆放,每根菌材放种麻8~10个。在新材与菌材的空隙处夹放树枝和菌枝数根,用土5~10cm覆盖压实,再如法栽种一层,最后上盖15~20cm砂土压实,覆落叶杂草保湿。菌床栽培法将培育好的固定苗床挖开,取出上面一层菌材,下层菌材不动,把菌材间的土按10cm挖一小孔,栽上种麻,种麻紧靠菌材的两侧及两端,每根菌材栽种8~10个种麻,棒间斜夹4~5根树枝,种完用砂土填实空隙,盖上一层树叶,再同样放上第二层菌材,方法同上,最后盖土15~20cm,覆树叶压实。

(2)有性繁殖。天麻无性繁殖存在严重的种质退化问题。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应该采用有性繁殖,也就是种子繁殖。从种子播种到形成种麻仅一年半时间,而且天麻高产优质。通过择优筛选,精心栽培,箭麻于5—7月开花结果,待果子裂口前1~2d采收。采收后即可播种,不宜将种子存放过久,否则影响种子萌发率,最多在阴凉处暂存2~3d。天麻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25℃,一般在5月至6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应将木棒、树枝用0.25%硝酸铵溶液浸泡24h,并准备好菌材、菌棒、栽培料(粗砂与杂木屑按1∶1体积比混匀后加水堆积闷湿6~8h后使用)、树叶等。萌发菌种用手撕成单片菌叶,并充分与天麻种子拌匀,使每片菌叶上都均匀的粘上天麻种子。

播种方法:一般有室内播种、室外播种以及无土播种等方法。室内播种有筐(箱)栽和室内地栽两种方式。筐(箱)栽:选用55cm×38cm×30cm规格的竹筐或木箱,洗净后铺进一层塑料薄膜,在筐底的薄膜上每隔10cm剪一个直径1cm的透水孔。加栽培料10cm厚,铺0.5cm厚湿树叶一层,将拌好天麻种子的萌发菌叶均匀的铺放在底叶上,再摆放3~4根处理好的木棒,间距3~5cm,将蜜环菌枝夹放在木棒间,菌枝应靠接在木棒的鱼鳞口上,有利于传菌。另在摆放数根短树枝后盖栽培料2cm,浇水适量,再按上操作摆放第二层。最后盖栽培料10cm,覆上湿树叶,将四周的塑料薄膜拉起盖在筐面上,用砂压实即可。

室内地栽:用砖砌成70cm×60cm×(40~50)cm的栽培坑,坑底铺7~8cm后的砂砾或小石块做沥水层,再铺5~6cm的栽培料,栽培方法同箱栽。此法播种面积大,栽培层的温度相对稳定,一般产量较高。室外播种在富含营养、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挖坑深30~40cm,宽50~60cm,长70cm,坑底铺成缓坡状以防积水。播前在坑底浇水,待水浸干后铺1cm厚湿树叶一层,其他与室内播种方法相同,只是填缝隙时用砂土。最后盖砂土10~15cm厚。上面盖好树叶和砂土。

无土播种配制无土料:选新鲜清洁的杂木屑与切碎的树叶按2∶1的体积比混匀后加水搅拌,使含水量达到30%左右,堆积闷润6~8h使用。无土播种可采用瓶播和袋播法。瓶播:选750mL菌种瓶,洗净后装入无土料15~20cm,铺一层切碎浸泡过的树叶,将拌好天麻种子的萌发菌菌叶均匀撒上一层,将树枝与菌枝相间摆好,上盖无土料1cm厚,依次堆排3~4层,距瓶口1.5~2cm时用棉花封口,防止杂菌感染。

袋播:选15cm×30cm塑料袋,洗净后于袋底装入3cm厚的无土料,其他方法同瓶播,最后距袋口5cm处用棉花封口。一般种子繁殖从6月到次年的冬季11月收获,需一年半的时间。有些地区在播种当年秋季或来年春季利用天麻休眠期提前进行分栽,取得了较好的产量,同时也使生产周期提前一年进入商品麻生产阶段。

(四)田间管理

1.调节温度温度是天麻和蜜环菌生长的首要影响因子。前面已经提过天麻种子萌发所需的温度条件、天麻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以及蜜环菌培养所需的温度条件,根据天麻在不同时期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及蜜环菌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在天麻栽培中必须把握20~25℃这一要害温度范围,温度管理应围绕这一范围进行。在栽培层即土表下20~25cm处插温度计,直接测量温度。高海拔的地区和初春及秋冬培养应注意保温,可采取加盖塑料薄膜,搭建温棚或增加日照时

间等措施。夏季高温季节应注意采取降温措施,例如搭盖遮荫棚、遮阳网,栽培坑表面加盖麦草、树叶稻草等或喷水等,可有效降低温度。天麻入冬后,即11月至次年2月,进入休眠期,无论是米麻、白麻还是箭麻都要在1~10℃有30~60d的休眠期,只有经过低温休眠的天麻,次年才能正常的生长、抽薹、开花、结果。因此12月至次年1月应注意保证天麻的低温休眠。

2.湿度管理天麻的栽培生产既要防旱又要防涝。天麻和蜜环菌的生长繁殖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条件,不同的生长季节,需要的水分也不同。春季刚萌动时,需水量较小;6—8月是天麻生长的旺盛期,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50%以上,则不需进行人工灌溉;如遇干旱无雨,会造成新生幼芽大量死亡,麻体变黄,萎缩,蜜环菌大量死亡,因此这一时期及时浇水防旱至关重要,一般每隔3~4d浇水一次,水量不能过大,应采用喷灌或淋灌,切忌大水漫灌。此外,还可通过加厚覆盖层来防旱保湿。

土壤排水不良或长时间积水,会使天麻湿度过大,造成麻体伤害或腐烂,形成涝害。涝害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或秋雨绵绵时节,栽培坑排水不畅或土壤透水性差,会使天麻长期处于水浸之中,块茎缺氧,微生物活动增强,土壤有机质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天麻染病腐烂或受到毒害。一般积水2~4d就会造成天麻块茎腐烂,因此排水防涝是天麻栽培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3.防冻害天麻虽要经过冬季的低温休眠期,但它对低温的忍耐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过天麻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则就会发生冻害。一般天麻在越冬期间在土壤中可以忍耐3℃的低温,但不能低于5℃,在5.5℃以下就会遭到轻微的冻害。若天麻的块茎暴露在空气中,0℃就会造成冻害。一般箭麻比白麻容易受冻,大白麻比小白麻和米麻容易受冻。因此在应加强对栽培坑的防冻保温,可以采取填加盖草或覆盖塑料薄膜等措施。

五、 病虫防治   蝼蛄嚼食球茎。用炒香的麸皮和敌百虫拌成毒饵,于傍晚放在坑上诱杀。介壳虫和白蚁为害球茎,二者皆来源于菌木或菌材,选材时削除带虫的菌材和菌木。

 六、采收加工窖栽天麻1年收获,冬天至春天起窖,小心捡起天麻块茎,按大小分级堆放,太小的留作繁殖用。用水冲洗净天麻,当天用沸水煮3—5分钟或蒸15—20分钟,以对光照看无黑心而透亮即为熟透。然后用硫黄熏10一12小时。在50~60℃下烘至七八成干,再用木板压扁,最后置于70℃下烘至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