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Goods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您好,欢迎光临中药材基地网

热门搜索:

搜索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15211041176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QQ: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 zycgap.com 湖南共享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长沙 后台管理

地址:长沙市八一路59号湖南省科技厅机关二院 联系人:封老师 微信电话同号:15211041176 ,15173135968  备案号:湘ICP备13011335号

种养技术

川芎种植技术

浏览量

  【选地整地】

  育苓地:宜选阳山,或半阳山的荒地或熟地。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为好。除净杂草,就地烧灰作肥。翻地深约25厘米,耙细整平,作1.31.5或1.71.8米宽的高畦。

  坝区种植地:宜选地势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较高、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主产区川芎多栽培于水稻田或砂壤土中。不宜选用冷沙土或过于粘重的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

  川芎的前茬多为水稻,少数是早玉米。整地方法:一是不耕地,收完水稻割去谷桩,开沟作畦,称为“栽板秧”。二是犁田,耙后再开沟作畦,一般畦宽1.6米,沟宽30厘米,沟深约25厘米。畦面呈龟背形,高1013厘米。

  【种植方法】

  1)繁殖种栽 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中旬,将坝区未成熟、健壮的川芎(俗称“抚芎或奶芎”)挖起,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运到山上穴栽。抚芎最好是正山系培育的,忌用土苓子和细山系培育的。行株距2427厘米,穴深67厘米,每穴1个,小抚芎可种2个,芽口向上,以利萌芽生长。每亩用抚芎150250公斤。用腐熟堆肥或灰肥400500公斤,油枯粉75公斤混合穴,施最后覆土平穴。

    苓种的收获与贮藏:小暑后,当茎节盘显著突出,略带紫褐色,茎杆呈紫红色时选阴天或晴天早晨及时收获。一般连株拔起,剔除病株或茎杆腐烂的植株,去掉叶子,割下根茎,捆成小捆。置阴凉的山洞或室内,温度不超过30℃,地上铺一层茅草,把苓杆交错堆放上面,再用茅草盖好,每周上下翻动1次。立秋前后取出作种。

    苓种的切割、分级与处理:苓种按节割成34厘米长的段,每段中间有突出的节盘1个,即"苓子"。每根茎杆可割69个苓子。每100公斤抚芎产苓种200250公斤。

    苓子按茎杆大小和部位分级:最大的叫“大当当”,较大的叫“大山系”较细的叫“细山系”,大小适中的叫“正山系”,靠近地面的叫“土苓子”。各种苓子要分别栽种,以保证出苗和生长整齐。实践证明,正山系最好,土苓子次之。细山系和大山系再次之,大当当和纤子最次。

    苓子分级后,需进行挑选。选择健壮饱满、无病虫害、大小一致、芽咀全的苓子作种。

    预防茎节蛾的危害,栽前要进行消毒。产区多用烟草水浸泡。每40公斤开水放入2.53公斤土烟杆(烟骨头),盖严闷,自然冷却,用手搓揉土烟杆,再浸1天。取出土烟杆,浸泡苓子,30分钟后,再取出苓子,晾干即可栽种。或用烟骨头和麻柳叶各56公斤,加水煮沸,滤液冷却,浸泡苓子24小时,取出后清水洗,晾干后栽种。亦可用敌百虫150倍液浸泡苓子1小时后栽种。

    2)种植 一般于立秋前后为宜,最迟不过处暑。选晴天,边整地边栽种。栽种时,按行距3036厘米在畦上横向划沟,深23厘米。然后,顺着沟的方向,用手将苓子斜放沟内,轻按土中,节盘上的芽咀向上或向侧。入土不宜过深或过浅,每沟等距放苓子8个,行与行之间的两端各栽苓子2个,称"封口苓子"。每隔10行的行间再栽1行密苓子,约10个左右,称“扁担苓子”。“封口苓子”和“扁担苓子”可作补苗或起挖抚芎用。每亩用苓子40公斤左右。栽后,每亩施细粪土或堆肥混合草木灰300350公斤,以盖住苓子的节盘为度。然后盖1层谷桩或稻草,以免晒死或暴雨打实泥土影响出苗。

    无早稻而用中稻田栽种川芎,可在正常栽种川芎时期,把苓子密植于苗床上,让其生根发芽,待中稻收获之后,再按要求移植于大田。此种方法不争地,成活率高,产量高。

  【田间管理】

   1)苓地管理 惊蛰前后出苗。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除草、疏苗、松土、施肥。疏苗时,选由粗细均匀、长势良好的茎杆812根,余者全部拔掉。谷雨后中耕除草、追肥。中耕要浅。每亩每次用猪粪水20003000公斤,菜饼100公斤左右混合施。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防旱,防洪,防倒伏,防兽、畜践踏等工作。

    2)坝区川芎地管理 ⑴补苗:在第1、2次中耕除草时选阴天,挖取"扁担苓子"或"封口苓子"补苗。补苗时应带土移栽,补后浇水,以保证成活。⑵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4次。栽种15天左右揭去盖草,进行中耕浅除。过20天后进行第2次,松土比第1次稍浅,以免伤根。再过20天后进行第3次,但只除草不中耕。翌年1月中、下旬,茎叶枯黄时进行第4次。中耕除草,并将行间泥土盖于畦上,保护根茎过冬。⑶追肥:一般在前3次中耕除草后各施1次。第1次每亩用猪粪水10001500公斤,加水3倍及腐熟饼肥2540公斤,混合均匀淋穴。第2次每亩用猪粪水15002000公斤,加水2 倍及腐熟饼肥3050公斤,施法同第1次。第3次在霜降前用猪粪水20002500公斤,加水1倍混施,23日后再用腐熟饼肥4560公斤、草木灰100125公斤、堆肥或土肥250300公斤,弄细拌匀,施于植株基部,覆土盖好。有的产区还在翌年早春,视苗势增施1次春肥,每亩用清淡猪粪水10001500公斤,加水2倍,淋穴,以促进生长,提高产量。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根腐病:俗名"水冬瓜"。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多发生于生长期和收获期,危害很大。发病后根茎内部组织变成黄褐色,严重时腐烂成水漩状,并散出特异臭味;植株调萎、枯死,产区称"穿黄裙"。病株一般不成片。防治方法:挖取抚芎时,剔除"水冬瓜",选留健康植株;选高燥地势栽种;生长期注意排水;发病后立即拔除病株;及时采收加工;发病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注。

  白粉病: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发生在710月。发病叶背及叶柄布满白粉,使叶变黄枯死。防治方法:轮作、休闲、注意浇水施肥;发病时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

  叶枯病:又名斑枯病,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发生在57月。发病后,叶上产生褐色的不规则的斑点,致使叶片焦枯。防治方法: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菌核病:病原为真菌中的一种子囊菌,多发生于5月。由种子带菌和土壤过于潮湿所致。发病后,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根茎腐烂,茎杆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稍凹陷,逐步腐烂,直至全株枯死倒伏。防治方法:做好苓子培、选工作;实行轮作;提前收获;注意排水;发病初期用50%氯硝铵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石灰7.510公斤拌匀撒于病株茎基及周围地面。

  2)虫害 川芎茎节蛾:每年发生4代,幼虫从心叶或叶鞘处侵入茎杆,咬食节盘,危害很大,尤其育苓种期间更加严重。坝区危害造成缺苗。防治方法:山区育苓期间,随时掌握虫情,及时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喷药时,着重喷射叶心和叶鞘,以消灭第1代和2龄前幼虫;坝区栽种前,除严格选择苓子外,应采取烟骨头、麻柳叶、敌百虫、乐果乳油等水溶液浸种消毒。

  种蝇:属双翅目花蝇科。幼虫危害根茎,致使全株枯死。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发生时用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根部每10天1次。

  地老虎:又名地蚕、乌地蚕等,为鳞翅目夜蛾科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咬断根茎。防治方法: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灯光诱杀成虫;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1%拌种;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等浇灌;人工捕捉或毒饵诱杀。

  【采收与加工】
  采收方法:川芎在栽后第二年小满至芒种收获。选择晴天,用双齿耙挖起植株,抖掉泥土,摘去茎叶,在田间略晒后,把块茎放在竹制撞篼里,撞去泥土,运回干燥。
  加工方法:川芎通常用烘炕干燥,火力不宜过大,每天翻2~3次。把半干块茎取出,用撞篼撞一次。续炕时,下层放鲜块茎,上层放半干品。到上层有部分全干后,再分上下层各撞一次,除净泥沙和须根,选出全干的即为成品。未干的放到上层,继续再干燥,如此每日翻动,直到全部干燥为止。另外,放干燥处贮藏,防止发霉和虫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