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腐病
由须根、支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直至地上茎叶自下向上枯萎、全株枯死。该病常与地下线虫、根螨的为害有关,在土壤黏度重、田间积水过多时发病严重。黄芩、丹参、板蓝根、黄芪、太子参、芍药和党参等中药材易感染此病。防治方法是:在播前用杀虫药防治地下害虫,同时增施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8001000倍液灌根,雨后及时排水。
2、根结线虫病
于根结线虫的寄生,在药材根部长了许多瘤状物,致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最后全株死亡,受此病为害的药材有丹参、桔梗、黄芪、人参和北沙参等。防治时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播前用甲基异柳磷处理土壤。
3、白绢病
发生在近地面的根处或茎基部,出现一层白色绢丝状物,严重时腐烂成乱麻状,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全株死亡。常在高湿季节或土壤渍水条件下发病。受此病为害的药材主要有黄芪、桔梗、白术、太子参和北沙参等。防治时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播前土壤用石灰消毒或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液浸种消毒。
4、立枯病
初是幼苗茎基部出现褐斑,进而扩展成绕茎病斑,病斑处失水干缩,致使幼苗成片枯死。受此病为害的药材主要有黄芪、杜仲、人参、三七、白术、北沙参、防风和菊花等。处理方法有:降低土壤湿度,及时拔除病株,并用多菌灵、五氯硝基苯等处理土壤,喷药预防其他健株感染。
5、枯萎病
病初期,下部叶片失绿,继而变黄枯死。重茬地、排水不良的黏土地发病严重。黄芪、桔梗和荆芥等药材常感染此病。防治时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喷洒处理。6、菌核病
病时幼苗茎基部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幼茎很快腐烂,造成倒苗死亡。病部后期出现的黑褐色颗粒即为菌核。受此病为害的药材有丹参、人参、白术、半夏、川芎、川蒡、延胡索和牡丹等。防治时除实行轮作外,还要在发病中心撒施石灰粉、喷40%纹枯利或甲基托布津等。
7、霜霉病
片背面有一层霜状霉层,初期为白色,后变为灰黑色,最终致使叶枯黄坏死。受此病为害的中药材有板蓝根、元胡、党参、枸杞、北沙参和菊花等。防治时可用40%疫霜灵、乙磷铝、瑞毒霉、甲基托布津等药剂喷洒。
8、叶斑病
病时叶片上产生枯斑点,斑点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受叶斑病为害的中药材有桔梗、丹参、金银花、枸杞、太子参、菊花和白芷等。防治时可用多菌灵、代森锌等及时喷洒。
9、锈病
病时叶片上有黄色或锈褐色疱状物、刺毛状物,破裂时散出铁锈色粉末状物。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严重。易被锈病浸染的药材有金银花、黄芪、北沙参、白芷、白术、党参、木瓜和元胡等。可用粉锈宁、代森锌、萎锈灵等及时喷洒防治。
10、炭疽病
症状表现:发病后造成茎枯、落叶,可常年危害。初期叶片上生黑色斑点,后期叶片颜色变为黑色,病斑呈水浸状,严重时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1次50%的退菌特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防治,连喷2~3次。
11、褐斑病
症状表现:主要危害叶片,多雨时容易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黄色或黄白色病斑,后期叶片颜色变为淡褐色,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1次50%的退菌特6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防治,连喷2~3次。
12、斑枯病
症状表现:主要危害叶片。7~8月发病严重。叶片上有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且病斑上生有小黑点。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并将病株集中烧毁。发病前喷施1:1:150的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喷施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或40%的菌核清500倍液,或65%的代森锰锌1000倍液进行防治。
13、紫纹羽病
症状表现:发病初期危害须根,后蔓延至主根。病斑初颜色呈褐色,最后呈紫色,并由外向内腐烂;病株叶片自下而上脱落,最后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5%的石灰乳灌病穴消毒。每亩也可施70%的五氯硝基苯1公斤进行土壤消毒。发病时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倍液进行灌根。
14、灰霉病
症状表现:7~8月发病严重。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上出现黄白色病斑,叶片背面上出现霉斑,随着病情发展,叶色变黄,最后呈褐色,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烧毁病株。发病前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施,发病初期用6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Copyright 2011 zycgap.com 湖南共享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长沙 后台管理
地址:长沙市八一路59号湖南省科技厅机关二院 联系人:封老师 微信电话同号:15211041176 ,15173135968 备案号:湘ICP备13011335号
种养技术
病害防治技术
浏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