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准备:包括耕翻、整地、作畦等,翻地时要施基肥,尤其对根类药用植物更为重要,翻地后细碎土块,以防种子不能正常发芽,根据植物特性和当地气候特点,进行作畦,如南方种植根类药材多采用高畦,一般为30厘米左右,宽度以便于操作管理为准,一般以.5米为宜。周围主排水沟应为深40厘米,宽30厘米左右。土地一般整为龟背形,以便排灌。
2.播种期:植物特性各异,播种期很不一致。但通常以春、秋两季播种为多。一般耐寒性差,生长期较短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及没有休眠特性的木本植物宜春播,如薏苡、紫苏、荆芥、川黄柏等。耐寒性强,生长期长或种子需休眠的植物宜秋播,如北沙参、白芷、厚朴等。由于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同一种药用植物,在不同地区播种期也不一样,如红花在南方宜秋播,而在北方则多春播。每一种药用植物在某一地区都有适宜播种期,如当归、白芷在秋季播种过早,第二年易发生抽苔现象,造成根部不能药用,而播种过迟,则影响产量甚至发生冻害。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确定适宜播种期。
3.播种方法
a.有穴播、条播、撒播三种方法,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播种密度,覆土深度等。如大粒种子深播,小粒种子宜浅播,黏土宜浅,沙土宜深。
b.移栽:仲、黄柏、厚朴、菊花、白术、党参、黄连、射干等,采用先在苗床育苗,然后移栽于大田。育苗移栽能提高土地利用率,管理方便,便于培育壮苗。
c.种苗栽种:一般采用穴栽或抽行栽种。如白术采用穴栽,玉竹采用行栽一过倒排种法。
d.播种时间:以晴天和阴天为好。若土地干燥,应及时浇灌,以利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