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5070万亩,占世界第一位。今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可谓力挽狂澜,大显身手,有90% 以上确诊病例,通过中医药治疗后,效果非常明显。
同时,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让中药材名气更加大增,也进一步拉动了国内外消费者对中药材的刚性需求。新形势下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让其成为大众健康的卫道士,农民致富的好抓手。
当前,中药材作为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四个跟不上"。
良种繁育跟不上。种苗主要靠自繁自用,造成品种退化,混杂严重;种苗研发力量薄弱,且盲目引种,良种推广率不足10%;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过度采挖,部分品种濒临灭绝。
种植加工跟不上。中药材种植仍以分散农户为主,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机械化耕种、机收水平低,播种、除草、采收、清洗、干燥等环节依赖手工操作;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落后,很多道地药材失去传统的制作方法,造成药性减损。
药材质量跟不上。道地药材非适宜种植区也无序引种、大面积扩种,造成道地药材不地道;采用大肥、大水、打药等常规化大田种植模式,导致药材生长年限缩短,药性弱、品质差。
供需信息跟不上。药农种什么品种、种多少数量,全凭以往种植经验判断,跟着感觉走;传统的中药材市场交易方式相对落后,而现代农村电商平台又缺乏中药材规范交易标准,导致中药材产供销严重脱节,经常出现周期性过剩或短缺的现象。
今后,如何让传统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行稳致远,需要在"四方面下功夫"。
要在品种繁育上下功夫。要加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建立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让野生中药材品种能够保存延续下来;要加强区域性中药材良种选育共性技术攻关,积极开展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打造一批示范性中药材种苗选育基地。
要在规模种植上下功夫。大力培育中药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订单种植、利润分红、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制定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高规模生产组织化水平。要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养生保健旅游、中医养生体验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拉长中药材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要在质量监管上下功夫。好药材要靠"种出来",更要靠"管出来"。要加强中药材生产者和加工者的主体责任监管,加快推进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大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广泛推广应用电子标签等技术手段,实现道地药材产品的标准化、标识化、可溯化。
要在产销对接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5G等数字化技术,加快建立中药材产销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来做好市场预测,促进产销对接;要广泛利用微商、视频直播等电商平台,广泛宣传推介中药材产品,确保中药材既能够高质量的生产出来,更能够高价钱的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