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对中医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多个重大政策变革、多则重磅新闻事件,注定本年度将会载入行业发展史册。中医药行业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样“异彩纷呈”。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2015年10大中医药事件:
事件一:中医药纳入“一带一路”全球化战略
核心内容:2015年10月,卫计委印发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三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旨在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点评:在全球软实力竞争中,中华文明必须占据重要位置。而中医药既是国粹,又是可产业化的21世纪大健康产业黄金板块。让中医药全球香飘,已被纳入国家“一带一 路”战略高度推进,由此也催生了2015年一系列重大变革和重大事件,更将对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事件二: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核心内容: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点评:一种半合成品的中药提取物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超出多人意料,屠呦呦也因此名满天下。这既是对屠教授及团队多年来奉献青蒿素事业的认可;也是中医 药国际化的重大进展;更是中国当前国际影响力的集中体现。屠呦呦获奖背后,站着千千万万长期辛勤付出的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站着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强盛中华。
事件三:《国家中医药法(草案)》通过国务院批准
核心内容:2015年12月9日,在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的健康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战略背景下,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酝酿30年之久的《国家中医药法(草案)》,已上报全国人大审议。
点评:将对振兴和传承中医药事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系和国民健康保障体系、探索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难题发挥切实作用。
事件四:新《药典》实施,市场优胜劣汰加速
核心内容:015版新《药典》推出并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新药典丰富了检测手段,大大拓展了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二氧化硫残留等一系列测定标准和项目。
点评:新版《药典》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保证标准质量的法定技术规范,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以及管理都应该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新版《药典》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提高药品的技术门槛,促进药品质量的优胜劣汰,推动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事件五:以编码体系为核心的系列中药标准颁布
核心内容:以2015年10月3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药系列编码标准为标志,中药标准化开始明显加速。随后,《道地药材标准通则》、《中药学基本术语》等 109项中医药团体标准发布。内容之细、频率之高、数量之多,前所未有,说2015年是中药的“标准化年”毫不为过。
点评: 发布实施将推动中国实现中药方剂、中药名称、品种及其规格“一名、一方、一物、一码”,“以方统药”,有效避免“同方异名”、“异方同名”、 “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淆现象,防止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假充真、以劣充优,净化中医药市场。同时也将为实现中国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服务,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事件六:中药材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
核心内容:2015年4月,在历经3年多的征求意见和论证后,国家《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正式出台。
点评:当前的中药材物流环节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改革关口,改革所需的内外条件也已基本成熟,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中药材物流必然走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动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加强自律,带头促进中药材行业的整体提升。
事件七:GMP监管日益严格,饮片行业大洗牌开始
核心内容:随着GMP认证大限的到来,加上飞检等监管措施的多样化,国内药品生产企业面临着大洗牌。尤其是饮片生产企业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2015年被吊销GMP证照的饮片企业数量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点评:饮片企业的转型同样暗藏监管盲区。在此次行业洗牌中,中小型饮片企业除了“关张消失”或被大企业收购,还有一部分会选择转型生产保健品。根据食药总局的规定,保健品及食品生产企业均要依照GMP认证标准生产,但不做强制规定。
事件八:中药材家种生产严重失衡与野生资源枯竭相伴
核心内容:在粮食价格持续下滑、“药粮比”不断拉开的背景下,2015年国内中药材种植已连续6年保持增长,部分大宗药材如大枣、百合、生地、栀子等甚至出现“烂 市”。2015年9月,中药材产新季,多个产地传来滞销价跌消息。例如大枣烂在地里喂羊、金银花任其花开花落无人采摘。而与之对应的则是,野生资源枯竭加速,在经历2014年行情低谷后,今年再次进入价格上行通道。
点评:由于对中药材的需求比以前增加了,因此单纯依靠野生药材已供不应求。这便是目前野生中药材要改成家种的原因所在,不过屡屡的产销失衡,严重挫伤药农积极性,影响国家扶贫战略。如何准确信息导航,科学规划,加快野生变家种步伐,已成为行业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事件九:“银杏叶事件” 表明国家监管态度
核心内容:由于偷工减料擅自改变生产工艺,从2015年5月19日开始,国家药监局针对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国愈演愈烈。几乎一半银杏叶制剂企业被牵扯在内,其中不乏上市大型制药企业。各省药监局也雷厉风行彻查各种银杏制剂,各级医院甚至摆出了2012年整治毒胶囊事件的架势,清退全部银杏制剂。
点评:一片银杏叶引发的食药安全风暴对我国中药提取物的负面影响持续两个月仍在发酵。企业擅自改变提取工艺主要为节约成本,这是严重的不负责行为。
事件十:中药材电商标准正式发布,千年流通方式进入数字化时代
核心内容: 2015年8月,国内首个《中药材产品电子交易规格标准》发布。首次发布的是常用202种药材1200多个商品规格,2016年将拓展到1000个品种的 5000多个商品规格,实现中药材流通全覆盖。这是我国首个中药材电商标准;也是国内首个由第三方平台发布、仲裁的电子商务标准,标志着我国电子商务进入 2.0版时代。
凤凰中医点评:中药材电子交易标准凝聚了近10年积累的重大研究成果,是专门针对中药材产品发展电子商务而研制。在操作性上,该标准摈弃主观性、模糊性或描述性的表述,建立易于操作的数据化认定方法。
2015年十大关键词总结起来,可用三个词概括:“洗牌”、“变革”、“机遇”。在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法规保驾护航下,中医药行业在2015年取得重大成就,而诺贝尔奖的获得,更让中医药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坚信对于即将到来的2016年,中医药行业前景光明,大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