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带动下,玉屏依托较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种植了各类中药材,由于产出的中药材产品成色好、品质佳,深受各方药商和药企的青睐。较好的市场前景使得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玉屏县促农增收、有效脱贫的重要产业。
“十二五”期间,玉屏成功引种头花蓼、射干、太子参、白术以来,经历了探索、起步、平稳发展、推广发展、快速发展五个阶段,种植面积和种植户数都在逐年扩大,到2015年底累计完成中药材种植总面积20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由最初的朱家场镇和田坪镇农户零星散户种植发展到全县6个乡镇46个村的规模种植,部分农户已扩展到周边县市种植,面积达到1.6万余亩,充分带动了地方贫困人口的就业。以朱家场镇街上村,田坪镇新华村、长岭村等为代表的一部分村已经发展成为中药材种植专业村。据田坪镇长岭村的中药材种植大户罗仁堂介绍,该村利用玉屏2015年因素分配法切块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中药材白术种植。由于管理得当,一亩地收割白术1700斤,在该县“公司+农户+基地”运行模式的框架下,按照与贵州恒霸药业公司签订的合同2元/斤计算,一亩地赚了3000多块钱。同样,长冲垅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也卖了好价钱。村民们生活得到较大改观。现在很多村里在外打工的农民,已陆陆续续回来参与中药材种植。该县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很多贫困农户逐步迈出贫困户行列,走向了脱贫致富之路。
加大扶持力度增强产业活力
1、政府重视、部门把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每年都从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投入该产业的发展。县扶贫办从技术服务、种子优化、资金支持、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引导,助推了玉屏县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2、用好政策、用活资金。加大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中药材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中药材发展资金等项目资金的扶持。2014年通过参与省级竞争立项,玉屏获得了1400余万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增强了玉屏县2015年产业化扶贫项目发展的内生动力。
3、扶智先行、做好创业培训工作。整合县农牧科技局“阳光工程”培训、县扶贫办“雨露计划”中药材骨干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产技术培训,培养出了一批能熟练掌握中药材生产技术的农民专业技术员,引导他们到县内中药材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进一步增强了该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活力。
创新扶贫思维推动产业发展
1、创新发展定机制、利益联结稳基础。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依托公司和专业合作组织,强化产业化、专业化程度,拓展市场营销渠道。一是种植和市场联系起来,公司负责提供“一条龙”服务,即:“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帮扶指导。二是政府牵头、部门配合、企业和合作社示范、农户参与建基地,带动贫困农户生产。
2、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关乎“前程”。面对当前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明晰发展思路,做好战略部署十分重要。一是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经济效益为中心,用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质量为根、服务为本,按照中药GAP标准要求,以发展玉屏地方优势品种种植为突破;扶强龙头企业,建成规模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增强竞争力,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玉屏独具特色的国民经济发展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了玉屏县促农致富早脱贫的一条新路。二是县扶贫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致富渠道、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坚持信息平台、发展规划、帮扶机制、考核办法“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建档立卡、干部驻村、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培育扶贫开发品牌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用好政策、用活资金。
社会力量参与发挥企业带动效益
1、发挥企业带动效应,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做好中药材产品深加工工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玉屏富源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玉屏三湘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二家中药材种植企业,建立中药材加工基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中药材基地建设提供了市场保障,同时也解决产品销路问题。同时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对太子参产品进行包装,进一步拓宽产品营销市场,带动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2、开展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玉屏县采取各种奖励措施,在资金上给与扶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全力推动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一方面是用好用活各项扶持政策;二是大力实行“以奖代补”、“先种后补”、“以奖代扶”措施;三是鼓励奖励创业;四是充分发挥干部下基层、党建扶贫、干部技术服务等活动,全面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加快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扶持壮大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同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的联通,搭建农户连接市场的桥梁,目前,全县培育形成了12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涉及药农4000余户。
“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中药材种植总面积20万亩,建设中药材集中规范化种植基地5个5.8万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3个0.25万亩,培育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龙头企业2家,培育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38户,覆盖全县6个乡镇46个村的10658户33040人,其中贫困农户5512户16520人。该县因地制宜的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增强了该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活力,也拓宽了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之路,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