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在南召县崔庄乡鑫林源生态农业基地采访,眼前呈现出一个青青的世界:几座山峦上披着绿装,一层层梯田里苗木林立,郁郁葱葱,染绿山岭,一条条山沟被绿意盎然的中药材装扮得绿油油的。总经理魏家安高兴地指着附近几座植满绿树的山岭说:“这里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降雨充沛,是中药材生长的天然温室。我们流转荒坡地8000多亩,利用荒山大规模种植中药材,已经种植连翘、辛夷、栀子、丹参、女贞、苍术等中药材2000多亩、30万株。你看,南坡到北坡,到处都是药。南召县是天然药谷,是许多道地中药材的最佳适生地,中药材种植前景广阔,。”
“天然药谷”产好药。南召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宜南北多种植物生长,是许多道地中药材的原产地,药材产地正,种类多、质量佳、品位高,是河南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纯天然中药材资源密集区。《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南召出产的传统品种就有210种。
基地化建设。南召县突出地域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中药材发展布局,引进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担纲领衔,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高标准建立种植基地,选育名贵中药材集中连片种植,通过涉农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发展壮大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河南省知名的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该县在小店乡鹰山村、演艺山分别建成15000亩辛夷、芍药等中药材基地、2000亩桔梗、柴胡等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在乔端镇八里坡村建设5000亩高端名贵中药材基地、在乔端镇穆老庄村建立5000亩杜仲改良示范基地,在四棵树乡五朵山建成3000亩林下中药材基地,在崔庄乡马良村和上王庄村分别建设8000亩皂角立体种植基地、5000亩的连翘、丹参、栀子、金银花、枸杞子等中药材综合种植基地,在乔端镇已建成天麻、猪苓5万穴的种植基地。崔庄乡银河虎山生态农业开发公司2013年与农户签订荒山流转合同,利用机械化整理梯田1万亩,立体化栽植桔梗3000万棵、皂角20万棵、连翘15万棵,预计今年秋冬季节桔梗可收获上市。
标准化管理。近年来,南召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培训、项目倾斜,重点培育支持8个运作规范的中药材专业示范合作社和5个实力雄厚的规范化种植企业,力助其成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搭起了药农走向市场的桥梁。该县加强省内外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协作,开展绿色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选育出经济效益好、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质品种,总结推广绿色道地中药材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通过建立“公司 基地 标准 农户”的运行机制,由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开展全程系列化服务,提供专业技术咨询、网络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指导、各种物资供应、产后销售服务,有效地提高了中药材种植科学化、社会化、集约化水平。
链条化加工。南召县在产业集聚区内建设了中药材开发产业园,先后引进台湾华扬龙生科技产业园、南召林昌药业有限公司、河南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阳中大宏业和王老吉大红袍枸杞饮料公司等龙头企业,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开展辛夷、山茱萸、杜仲、铁皮石斛、枸杞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搭建中药材加工产业孵化园,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种植加工无缝对接产业链,培育中药提取物、保健品以及药食两用产品为主的加工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提取生物制药”的产业链,做大做活中药材产业。位于南召县产业集聚区的台湾华扬龙生科技产业园利用丹参、银杏、山茱萸、杜仲、天麻等30多种道地中药材,生产植物酵素、益生菌、辛夷制药产品。目前,已建成8栋标准化厂房,4条植物酵素及益生菌生产线建成投产,预计明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实现年产值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