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小雨洒落玉龙县鲁甸乡太平村山间,狭窄的土路变得泥泞不堪,越野车在泥塘里扭着“屁股”前行,时不时遇上冲断道路的小溪,师傅屏住呼吸,小心驶过,溅起一人高的水花。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完了这段8公里的土路。“到我们依盖村民小组还有1公里多,往下走的路更艰难,越野车都有可能架在里面出不来。”村民阮学东说,修路,一直是他的心结:如果不是因为路,村里种出的药材也不至于拉不出去。日前,他和全媒体采访组记者一起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年内这条进村山路就将开修,连接起村里的药材种植基地,到时出村看病、卖药材都不再是问题。
路难走 妻子病情被耽误
太平村位于高寒山区,当地人说,这里是穷在路,苦在水。去年,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投资400多万元,给这个村修建了一座供水加压站,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人畜饮水问题。“现在吃水不成问题了,最大问题就是路。”41岁的阮学东说,2008年,他妻子滑了一跤,严重摔伤,胸椎骨折,最近的医院在18公里外的巨甸镇,车只能到10公里外的地方来接。“那时是雨季,一下雨路烂得没有车能进村来。”为了把妻子送到卫生院,村里10几个人组成担架队,轮流抬了六七个小时,终于走完这段10公里土路。妻子在丽江住了近一个月的院,留下了病根,再也干不了重活。“医生说送晚了,耽误了病情。”
从那时起,家里的整个重担就压在他一个人身上,16亩土地都靠他一人忙活。
药难挖 请30人来帮忙
“去年种了六七亩木香,还种了些烤烟、苞谷。”阮学东说,木香一亩能卖个6000元钱,但成本也不低,非常难挖,去年他家请了30个人来帮忙,“都是村里的人,平时也会互相帮忙,但就是这种也赚不到多少钱。”除此之外,他还要找车拉木香出山卖,“最怕遇到压价的收购商,比如说好一斤6元,送到村上却只给5元。”
合作好 不用担心药价了
中药材是太平村很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何让药材卖得出,卖得起价,也是当地政府在考虑的问题。
玉龙县是我省首批“云药之乡”,主要中药材种植地在鲁甸乡。据鲁甸乡党委书记余永康介绍,近3年来,中药材种植在鲁甸发展迅速,现在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约有6万亩,其中以木香、桔梗、附子、草乌等药材为主,也有重楼、人参、西洋参等高端药材。
太平村村民也种植药材,但较为零散。今年,村里召集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人家通过表决并自愿签订承诺书后,建起以精准脱贫为目标的药材种植合作社。太平村党总支书记和吉英介绍,参与合作社的建档立卡户可以享受政府扶持,每户补贴2000元,除此之外,还有项目化扶持、技术支撑,在零投入的前提下,单靠劳力入股就能成为基地的主人。
太平村扶贫驻村工作队探索出“党组织+党员+项目+建档立卡户劳力入股+基地+订单(能人/大户)+合作社+分红”的新型产业扶持发展模式,实行党员网格化服务和积分化考核,打造组织化引领、党员户带头、以建档立卡户为主体,市场订单为导向的药材种植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已有60亩的药材种植基地。“建档立卡户可以将土地入股进来,我们每年给他租金。”鲁甸乡乡长张凤超说,苗木由村里提供,技术有专业人员来教,收购有乡里的药材大户来收,贫困户只要投工投劳,到年底按投工多少来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