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屯村民种植出来的中药材广佛手。 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铮 摄
王明利在向记者介绍种植中药材牛大力的相关情况。 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铮 摄
广西新闻网巴马6月9日讯(记者 覃铮)地上大力神幼苗茁壮成长,绿油油的广佛手树上一个个青色的果实,将变成村民们手里的一个个“金元宝”。7日下午,记者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同合村布里屯看到了这一幕喜人的景象。
该屯“经济能人”王明利告诉记者,再过两三个月,就可以收获这一株株“摇钱树”上的硕硕果实。目前,以他为理事长的广佛手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在当地及邻近山村种植约300亩广佛手。种植广佛手、牛大力等中药材,已成为村民们尤其是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同合村距巴马县城约25公里,四处是崇山峻岭,石林丛生,生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是一个“九分石头一分土地”的边远山村。全村总人口近3000。布里屯的王明利今年50岁。在当地群众眼里,他是一位“脑子好使有思想、勤劳能干会赚钱”的“经济能人”。
1995年,王明利前往广东打工,一干就是10多年。后来,因为需要在家照顾孙子,他返乡务农。如何在石缝中找饭吃?王明利在广东打工时,就留意到种植的广佛手这种中药材,具有化痰止咳、降压、醒酒等疗效,药用价值大;一般种植三年便可挂果,每亩收入6000元左右,还能连收十几年,经济价值高;当时广佛手的最高收购价为每公斤干货360元,市场“钱”景广。此外,广佛手耐旱好“养”,应该也比较适宜在本地种植。王明利还了解到,政府部门也在大力打造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强省,干这一行将大有作为。
于是,2011年11月份,他前往广东肇庆和区内藤县、桂林三地,买回三个品种共1000多株种苗开始尝试种植。经过精心管护,2014年8月,王明利成功收获了2000多斤干货,被人上门收购一空。
赏到“甜头”后,王明利决定扩大种植规模,现在已种了近50亩地。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也纷纷请求提供种苗,加入到种植大军来。2014年,王明利牵头组织成立广佛手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种苗供应、标准化栽培技术指导和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合作社首先吸引6名群众加入,至今,已有50家农户参加。其中,贫困户15家。
为了鼓励大家大力种植广佛手的积极性,王明利无偿提供一部分种苗给贫困户种植,一部分种苗还可以赊账,有收成后再抵扣回来。为了解决大家对销售环节的后顾之忧,王明利承诺按市场价进行包销,让社员们吃下“定心丸”。
销路不用愁,收入有保障,社员们干劲更足。现在,合作社种植广佛手面积达到近300亩。
“早种早收获。我2013年开始跟王明利种植不到一亩广佛手,去年开始挂果,有了500多元的收入。现在我已种植了近10亩,以后老有所养了。”该屯贫困户、合作社社员张连珠如是高兴地告诉记者。另一位贫困户、合作社社员王明彪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玉米,一年一亩收入几百元;种植广佛手,一年一亩收入几千元,划算多了!”
“广佛手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去年跌至每公斤干货不到60元。”王明利告诉记者,为了应对市场价格变动,提升经济效益,他已在加工、销售等环节“动脑筋”,为大家增收“出点子”:不再贱卖原产品,而是投资16万元建起了一个加工厂,就地“消化”、收藏收购上来的原产品,待价而沽;申请注册商标,并联系厂家开始设计生产包装盒,走品牌营销的路子。
“收获季节,合作社需要请120130名民工帮忙采摘,除了管吃,每人每天至少还有100元的收入。”王明利深谋远虑地告诉记者,“通过走精品营销,每公斤广佛手干货至少能卖出200元以上的好价钱!”
不仅种植广佛手,王明利还2015年6月开始在地里种植牛大力等其它中药材和经济作物。他带着记者来到屯后的一块地边,指着已开始茁壮成长的牛大力种苗说:“我们今年已种植12亩的牛大力,地里还可以套种罗汉果。这些中草药材的种植价值更高,收益更快。”
王明利雄心勃勃地告诉记者,合作社计划通过土地流转,征集30多里开外的同合水库区的1000亩土地,用来扩种广佛手、牛大力、罗汉果等中药材,同时发展养殖业,并在巴马县城建设加工厂,带领大家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