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尧上村因地制宜,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增收产业来抓,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发展种植中药材,助力脱贫攻坚。如今在尧上村中草药种植基地里,种植的何首乌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在坡贡镇尧上村中草药种植基地里,当地村民正忙碌着为何首乌除草。张兴祥是坡贡镇尧上村精准扶贫户,在基地里务工实现了增收。
“像我们这种年纪出去打工人家根本不要,我们就来参加他们做工,每天有60块钱的工资钱,每月能够参加20天我就得1200。”坡贡镇尧上村村民张兴祥开心地说道。
在何首乌基地里,有近百分之八十的务工农户同张兴祥一样是精准扶贫户,得益于当地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大家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据坡贡镇尧上村副主任郭吉信介绍,尧上村现有贫困户269户,村的种植基地都尽量让他们来参与务工,每天到基地务工的人员有40几个,其中贫困户就占75%。
以前的尧上村属典型的“空壳村”,全村有60%以上的人员外出务工,不少耕地被撂荒。如何发展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直是村支两委的心头事,经多番外出考察,结合当地实际,尧上村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600余亩何首乌种植,让撂荒的土地产生新的经济价值。
杨发奎是尧上村的精准扶贫户,正是看到了村里大力发展何首乌种植的契机,便加入到合作社成为了一名股东,同时他还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并在基地务工,实现经济双丰收。
“我家一两亩地种庄稼一年只能得一千块钱左右,我到何首乌基地打工一天要得60块钱,一年有一两万块钱的收入,相比这个悬殊就大了。再加上土地流转的钱一亩地一年是300块,两亩就得600块钱,加上这600块钱我一年要得两万多的收入。”杨发奎幸福地算着自己家的经济账。
据了解,目前尧上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只是一个示范,下一步种植技术成熟后,合作社将鼓励带动当地村民自己种植中药材,合作社负责收购。目前合作社已与海康药业签署订单协议,解决了种植中药材的销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