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池镇的脱贫之路中,中药材产业支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今年的脱贫攻坚规划中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助推器作用,力促2017年全镇脱贫213户685人。
一是壮大基地规模。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助推大池镇中药材发展产业走农业专业化之路,目前发展了大黄种植基地3600亩,附子、猪苓、重楼种植基地正在筹建中。
二是构建产业链条。促进中药材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融合,把中医药文化、中药种植园区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利用优越的中药和山水资源,以及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规划建设一批中医药旅游景点,着力延长药材―药膳―旅游商品特色产业链.
三是加快标准化生产。建立种子种苗基地,为中药材种植提供服务;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生产、集中连片开发的要求,着力建设大黄、猪苓、附子、黄芩、重楼等中药材基地;鼓励夏枯草、半夏、柴胡、葛根等药材的基地化种植。
四是发挥能人带动作用。经过长期的实践,农村实用人才日益壮大,在药材栽培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一批能人、“专家”、大户不断涌现,年种植药材100亩以上,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近10户。通过示范带动,全镇各村都以种植中药材为主导产业,广大群众纷纷放弃传统的玉米种植,转为种植中药材。目前,力坪种植基地发展2300余亩大黄,10余亩猪苓;迎春村发展1300余亩大黄,重楼200余亩;瓦石等地发展附子3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