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沿山镇底至村高峰片区,这里山势陡峭,山路崎岖,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被当地人称作“沿山上的西藏”。这片高寒贫瘠土地原本是无人开垦的荒坡,如今却种起了万亩中药材,为当地群众带来收入近700余万元。
中药材基地土壤里一株株整齐的药材
底至村位于沿山镇西南面,是全镇最边远、高寒而贫困的山村。从底至村到山顶的万亩中药材基地,一路颠簸,大约需要四十分钟车程,山顶被浓浓大雾笼罩,仿佛给这片土地批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在药材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土壤里一株株整齐的药材,边上还放有详细介绍药材种植区类别、科属、药用部位、功效的牌子,“白及种植区,科属兰科,药用部位是植物的干燥块茎,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种植面积400亩”。药材基地管理人员张昭祥告诉记者,该药材基地由贵州森林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成。
白及种植区
据悉,基地建设之前,附近的荒山生长着药用价值极高的野生中药材,高海拔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中药材药效得到提升,经过实地调研,该公司决定在这片“沿山上的西藏”大规模种植中药材。
2012年,贵州森林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沿山镇,经村支两委协调流转荒山近10000亩,总投资3380万元建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小黄杨、黄柏、苦参、丹参、无患子、独角莲等10余种中药材,每年用工在10000人次左右,为当地群众带来收入近700余万元。
该中药材基地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张昭祥说:“药材基地建设初期,由于荒山土壤常年未种植利用,土壤严重硬化,必须人工松土,还需常年割草,才能保证树苗的存活率”。
在不远的山坡上,十几个工人正忙碌的清理野草。记者采访到一位名叫石弟的工人,他告诉记者,他是底至村高峰六组的贫困户,之前他本在外地务工,为照顾家人而返乡,是这个种植基地给他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每月收入平均5000元左右,基本够家里开销。目前,他们组成了14人的团队包山割草,负责清理山上野草,每一片区域3000元劳务费,一般4至5天能完工。
目前。该基地已种植5000余亩120万株药材,以每株药材1.2元的种植劳务费支付给当地农民。整个项目的种植基地预计5年后成型,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下一步,该公司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村委会+农户”的模式发展扩大种植产业。
贵州永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厂房
记者了解到,为形成产业链发展模式,保证该种植基地中药材销售渠道,2014年11月,贵定县沿山镇经招商引进贵州永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2980万元,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13340平方米,将于今年4月份建成投产,建成后所有中药材均来自种植基地,预计每年用工将达到31万人次,将为当地村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帮助当地贫困户就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