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编号 :

381

猪苓菌种

零售价

¥ 175

市场价

¥ 0


重量

0

数量
-
+

库存剩余

100

  • 产品描述
    • 商品名称: 猪苓菌种
    • 商品编号: 381

    猪苓菌种178元/公斤

    猪苓密环菌6元/瓶

    【品种简介】

       猪苓(学名 polyporus),为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经济价值: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味甘、淡,平。归心、脾、胃、肺、肾经。功效: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效益分析】

      猪苓一般采用林下小穴种植,每亩地330穴。海拔800-3000米,能遮阴覆盖,土壤、温度、湿度合适,都可以种植。

    (1)投入:每穴投入181.5

        ①一级猪苓种及密环菌菌种,脱毒药品等145元;

        ②椴木10根(60公分×8公分以上) 120斤,24元;

        ③树枝、树叶、木屑5斤,2.5元;

        ④劳动力每穴工种2080元;另加管理费用每穴6元,共计10元。

        每亩按330穴计,总投资59895.00元,其中需要投入种子及菌种47850.00元,木材及人工12045.00元。

    (2)收益:猪苓生长周期为3年,每3年为一个标准生长周期,每亩总投资59895.00元,每穴产量估计10-16斤,按平均13斤计算,折干率50%,每亩可收1072.5公斤干品,按现在市场统货价130-150元计,三年时间的亩收入最低都是13万元,扣除每亩总投资6万元,可实现利润7万元。3年时间内,每年每亩纯利润2.3万元。

        以上估值是目前保守预计,投入产出比只按5倍计算,根据药农实际种植收获每穴投入产出比可高达6-8倍。

    【销售渠道】

    本公司负责销售订单内全部产品。

    【种植技术】

    一、猪苓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地形地势 野生猪苓多分布在海拔10002200米的次生林中。各地条件不同,坡向分布也有差异,一般东南及西南坡向分布较多,坡度在2060度山坡均有分布。

    (2)植被 猪苓主要生于林下树根周围,常见树种有柞、桦、槭、橼、榆、杨、柳、枫、女贞子等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竹林内,以次生林为最多。

    (3)土壤 在山林中腐殖质土层、黄土层或砂壤土层中,均有猪苓生长,但以疏松的腐殖土层中,生长猪苓为多,pH4.26.6。土壤肥沃,菌核大,分叉少,称猪屎苓;土质瘠薄,结苓小,分叉多,甚至呈饼状,称鸡屎苓。同一窝中猪屎苓分布在下层,鸡屎苓分布在上层。

    (4)温度 猪苓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地下5厘米处的地温在89℃时开始生长,平均地温在12℃左右时新苓已经增大,月平均地温1420℃时新苓萌发最多,增长最快。2225℃时,形成子实体,进入短期夏眠。秋末冬初,当地下5厘米处,温度降至8℃以下时,则进入冬眠期。

    (5)水分 猪苓对水分需求较少,土壤含水量在3050℃时,适于猪苓生长。

    二、选地与整地 

      1、选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中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选择海拔1000-2000米的阴坡地或半阴半阳坡地,坡度15-45度,土壤以厚20厘米以上的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要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

      2、整地:选地后顺坡挖窝(亦称窖),长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窝深18-20厘米,窝距50厘米。

    三、材料(以每平方米计) 

      ⑴猪苓菌种3瓶;⑵蜜环菌种3瓶;⑶菌材木棒直径5-10厘米、长50厘米;⑷猪苓生长素;⑸阔叶树叶;⑹树叶和腐殖土的混合物。

    四、繁殖方法 

      1、窝底铺树叶厚2-3厘米,将蜜环菌掰成1-2厘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把菌材(木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菌材间距3-5厘米,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将猪苓菌掰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盖厚3厘米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厚10厘米左右的腐殖土,最后窝顶再盖树叶。

      菌种栽培猪苓的关键在于猪苓菌种的质量。优质猪苓菌种菌丝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成功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5天菌丝定植,20-30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60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星幼苓。购买菌种应认清优劣,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温度:猪苓在地下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达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超过30℃停止生长。

    五、栽培技术

       猪苓的栽培方法较多,但目前采用固定菌床栽培与活动菌材伴栽,这两种方法较好,接菌率高,春栽当年即可生长新苓。

     1.培养菌材与菌床 

    (1)培养菌枝 选直径12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或砍菌材时砍下的枝条用来培育菌技。一年四季都可培养,但以38月份为好。北方地区应在4月中旬至6月初进行。南方气温高,在3月下旬至5月开始培育。先将树枝削去细枝、树叶,斜砍成710厘米小段。然后将树枝浸泡在0.25%硝酸按溶液中10分钟,以便有利于密环菌生长。挖30厘米深、60厘米见方的坑,先在坑底平铺1层薄树叶,然后摆放2层树枝,覆盖1层薄腐殖上(以盖严树枝为准)。采挖野生密环菌索,或选无杂菌污染已培养好的菌枝或菌材用作菌种,摆在树枝上,覆土后在菌种上再摆2层树枝,用同法培养67层,最后覆土610厘米,并覆1层树叶保湿。大约需培养40天。

    (2)培养菌材及菌床   一般阔叶树都可用来培养密环菌,但以木质坚实的壳斗科植物最好,如槲栎、板栗、栓皮枥等树种。选择直径510厘米的树干,锯成4060厘米长的树棒,在树棒上每隔35厘米砍一鱼鳞口,砍透树皮到木质部。 培养菌材:挖坑深5060厘米,大小以培养菌材数量而定,一般以100200根树棒为宜。底铺1层树叶,平摆树棒1层,两根树棒间加入菌枝23根,用土填好空隙,用此法摆放45层,顶上覆土10厘米厚。 培养菌床:一般在68月培养菌床,挖深30厘米、长宽各60厘米的坑,坑底光铺1层薄树叶,摆新鲜木材35根,棒间放菌枝23段,盖1层薄沙土,如法培养上层,穴不宜过大,每穴510根菌株为宜,然后盖土10厘米。

    2.选种   栽培猪苓用菌核作种,以灰褐色、压有弹性,断面菌丝色白、嫩的鲜苓作种,白薯栽后腐烂,不能作种,黑苓生殖能力差也不宜作种。

    3.栽培时间   可在封冻前或经年初春解冻后45月份栽培。

    4.栽培方法  

    (1)菌材伴栽   挖边长50厘米、深40厘米的穴,穴后铺1层树叶,放入3根已培养好的菌材,材间间隔23厘米,将作种菌核放在菌材之间密环菌旺盛的地方,用树叶填满菌材间空隙,依法摆放土层,再盖1层树叶,上面覆土10厘米。

    (2)固定菌材栽培   栽培时挖开已培养好的菌床,取出上层菌棒、下层菌材不动,在材间接入菌核后,用树叶填满材间空隙,用菌材伴栽法栽上层,覆土10厘米。

    六、采收加工

       栽培后第三、四年秋季收获,挖出栽培穴中全部菌材和菌核,选灰褐色、核体松软的菌核,留作种苓。色黑变硬的老核,应除去泥沙,晒干入药。猪苓外皮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佳。一般认为黑苓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苓,灰苓是二年生的,白苓是当年新生苓。菌核的颜色只能作为鉴定猪苓生长年限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

    关键词:
    • 猪苓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