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
  • undefined
  • undefined

编号 :

163

石菖蒲

零售价

¥ 30

市场价

¥ 0


重量

0

数量
-
+

库存剩余

99

  • 产品描述
    • 商品名称: 石菖蒲
    • 商品编号: 163
     
    1别名

    中文名:石菖蒲

    拉丁名:Rhizoma Acoori Graminei.

    英文名:Grassleaf Sweetfalg Rhizome.

     

    别名:

    山菖蒲、石蜈蚣、水剑草、昌本、菖蒲、昌阳、昌羊、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九节菖蒲、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菖蒲、溪菖、野韭菜、水蜈蚣、香草等。

    2概述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A.gramineus auct.non Soland.)的根状茎。

    出自《本草图经》;《纲目》:"菖蒲凡五种,生于池泽,蒲叶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白菖也。生于溪涧,蒲叶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溪荪也。生于水石之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一年,至春剪洗,愈剪愈细,高四、五寸,叶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甚则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谓之钱蒲是矣。服食入药须用二种石菖蒲,余皆不堪。此草新旧相代,四时常青。《罗浮山记》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节,《抱朴子》言,服食以一寸九节紫花者尤善,苏颂言无花实。然今菖蒲,二、三月间抽茎开细黄花成穗,而昔人言菖蒲难得见花,非无花也。"

    《本草原始》:"石菖蒲色紫,折之有肉,中实多节者良,不必泥于九节,咀,忌铁。"

    3产地分布
    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药材主产四川、浙江、江苏等地,主产于安徽省岳西县、霍山县、金寨、潜山等。
     
    4形态特征
    石菖蒲为多年生草本;须根肉质,极多;根茎肥厚多节,下部横卧,节间密,粗2-5毫米,上部多分枝,植株因而丛生状。叶无柄,两行排列,线形,长20-50厘米,宽7-13毫米,顶端渐狭,上部平展,基部对折,无明显的中脉,深绿色,有光泽,叶丛两侧基部常有膜质叶鞘,以后脱落。花夏季开放,肉穗花序由无叶的花茎顶端抽出,长4-8厘米,宽4-7毫米;叶状佛焰苞长13-25厘米,长为花序的2-5倍。花两性,小而密,黄绿色;花被片6;雄蕊6。浆果倒卵形,成熟时黄绿色或淡黄色。
    5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2600米山谷湿地、山沟、溪边石、或溪涧潮湿流水的岩石间上。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亚洲南部和东南部均有。
    6生物学特性
    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叶剑状线形,长30-50cm,宽2-6cm,无中脉。佛焰苞叶状,长7-20cm,肉穗花序狭圆柱形,长5-12;花两性,淡黄绿色;花被片6;雄蕊6。浆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月。喜阴湿环境,在郁密度较大的树下也能生长,但不耐阳光暴晒,否则叶片会变黄。不耐干旱。稍耐寒,在长江流域可露地生长。
    7生长习性
    喜阴湿环境,在郁密度较大的树下也能生长,但不耐阳光暴晒,否则叶片会变黄。不耐干旱。稍耐寒,在长江流域可露地生长。
    8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

    多年生草本。

     

    年需求量:

    约600吨。

    9采收加工

    采收:

    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晒干,去净毛衣。

    炮制:

    拣去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10储藏养护
    置干燥处,防霉。
    11形状规格

    根茎为扁圆柱形,弯曲不直,有纵皱纹,常有2-3个短分枝,长3-20厘米,径0.5-2厘米。表面棕褐色或棕红色,粗糙,节多而密,节间长0.2-0.8厘米。上侧有互生、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有时其上有鳞状叶茎残余;下侧有须根残痕或残根。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白色或淡棕色。横切面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辛。

    以条长、粗肥、断面类白色、纤维少者为佳。

    12性味功能

    功能主治:

    味辛、苦,性温。归心、胃、肝经。开窍豁痰,醒神健脑,化湿和胃。用于癫痫、痰厥昏迷,风寒湿痹,胸腹冷痛,神志不清,健忘。常用量5-10克。

    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α-,β-,γ-细辛醚(α-,β-,γ-asarone),并有细辛醛(asarylaldehyde)、二聚细辛醚(bisasarin)、丁香酚(eugenol)及黄樟油素等。

    13真伪鉴别

    生药材鉴定:干燥根茎略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有时分歧,一般长3-10-20厘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环节紧密,节间长约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数圆点状突起的根痕,并有细皱纹,节间有时残留叶基,纤维状,偶有短小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性,类白色至淡棕色,可见环状的内皮层,维管束散在,中心部较显著。气芳香,味微辛。以条长、粗肥、断面类白色、纤维性弱者佳。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变种植物细叶菖蒲(又名:钱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 Var. Pusillus Engl.的根茎,亦同等入药,一般用鲜品,亦称鲜菖蒲。

    古代文献称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本品亦有九节菖蒲之名,但目前华北一带用毛莨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 Ane- mone altaica Fisch.的根茎作九节菖蒲。参见"九节菖蒲"条。

    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与石菖蒲类似,其主要区别为:薄壁细胞作圈链状排列,有大的细胞间隙,几于每一圈链相接处为一较大的类圆形油细胞;维管束鞘不发达;中柱无纤维束;纤维束及维管束周围细胞通常不含方晶。粉末:黄棕色。黄棕色。①淀粉粒细小,可见多数单粒聚合成团;复粒由2-6分粒组成。 ②纤维长梭形,直径9-20μm,壁厚2-5μm,木化或微木化,壁薄者纹孔人字形、十字形或斜裂缝状,孔沟明显,壁厚者孔沟不明显。③分泌细胞直径18-63(-90)μm,内含淡黄绿色或黄棕色物。④薄壁细胞直径22-63μm,有大型细胞间隙(通气组织),壁连球珠状增厚,有的可见椭圆形纹孔相集成纹孔域。⑤梯纹、梯状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9-49μm。此外,有表皮细胞、鳞叶表皮细胞。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壁增厚,有的充满深红棕色物。皮层宽广,散有多数纤维束和有限外韧型叶迹维管束,维管束鞘为木化纤维;内皮层细胞可见凯氏点。中柱维管束主为周木型,少数外韧型,近内皮层处排列较密,向内散列,维管束鞘纤维发达,中柱中央少有纤维束。在叶迹维管束及中柱维管束周围有时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凯氏带。本品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内含挥发油滴;维管束及纤维束周围的细胞中大多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灰棕色。①淀粉粒单粒球形、椭圆形或长卵形,直径2-9μm,脐点点状、人字状或短缝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20μm(或更多)分粒组成。②纤维长,直径11-20μm,壁稍厚,木化,纹孔人字形、十字形或斜裂缝状,孔沟明显。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长方形、类方形或类多角形,直径9-22μm,壁不均匀增厚,微木化。草酸钙方晶多面形、类多角形、双锥形,直径4-16μm。③分泌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2-45μm,胞腔内充满黄绿色或橙红色分泌物。④薄壁细胞类圆形或类长方形,直径22-58_m,壁连珠状增厚,有的可见纹孔域。薄壁组织碎片中可见含晶细胞。⑤表皮细胞表面观长方形、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外平周壁具裂纹;断面观外壁角质增厚,径向壁微弯曲。此外,有鳞叶表皮细胞,螺纹、网纹导管及散在的方晶。

    14种植技术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菖蒲属(Acorus)植物约有5种,原产于北温带地区。石菖蒲株高约10-20厘米,叶生于短茎上,基部扁平如扇。叶剑状细线形,浓绿有光泽,斑叶品种带有乳白色纵斑,小盆栽栽植2株以上,基部可排列成圆或半圆形,叶片向上开张,构成风格独特的图案,性耐阴,为优雅的室内案头摆饰。亦耐湿,可当水草类放入水族箱内装饰美化。

    繁殖:可用分株法,春至夏季为适期。选择叶片生长茂密的成株,分切后另植于盆钵中。分株定植后灌水要充足,并避免强光直射。

    栽培重点:栽培以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佳,砂质土壤生育亦良好。栽培处宜择半荫处,避免强烈日光直射,若能接受50%-60%光线,生育自能旺盛而叶色柔美。性好潮湿喜氮肥,施肥以腐熟豆饼水或氮、磷、钾,速效1、2号等,每20-30天少量施用1次,氮肥比例多,能促使叶片繁茂。培养土需经常保持湿润,小盆栽盆底可垫1水盘,以保持水分。室内摆饰择窗缘光源射入处,若生长势转弱,应即时移出室外,充分灌水,并接受柔和的阳光能恢复生机。性喜温暖至高温,生育适温约18-28℃。久植过于拥挤时应强制分株,换土后再栽植。

    15供需情况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关键词:
    • 石菖蒲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