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学名蕺菜,别名葅菜,俗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等。鱼腥草根、茎、叶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属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功效。治肺炎,肺脓疡,热痢,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鱼腥草喜温暖潮湿环境,忌干旱。耐寒,怕强光,土壤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壤土生长最好,不宜于粘土和碱性土壤栽培。
鱼腥草以食用地上茎嫩叶为主的,作食用的,3~5月,当地下茎达30厘米以上时,可采割较幼嫩的鱼腥草,去叶,洗净出售供食用;若以药用为主,可在9~10月采收,种植当年只可采收1次,第二年可收割两次,第一次在6月,第二次在9~10月。一般亩产干品400500公斤,亩产值3000元左右。
适种地区:秦岭淮河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