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Goods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您好,欢迎光临中药材基地网

热门搜索:

搜索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15211041176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QQ:
服务时间:
8:00 - 24:0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 zycgap.com 湖南共享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长沙 后台管理

地址:长沙市八一路59号湖南省科技厅机关二院 联系人:封老师 微信电话同号:15211041176 ,15173135968  备案号:湘ICP备13011335号

>
>
>
浅谈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二)

新闻中心

浅谈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二)

浏览量
浅谈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二)
    史上最严的《药品管理法》和2020版《药典》标准的出台实施,以及实行可追溯的药品制度,这就要求我们刻不容缓的认清形势了,不管压力有多大,或者是再多的客观理由都没有用,唯一的办法是从源头把握好中药材种植质量关,产出符合2020版《药典》标准的中药材。如何避免“踩雷”,种植出达到药典标准的中药材产品,关键还得靠科学技术导航。选地整地、选种育苗、施肥打药除草、采收加工等各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一、生态环境
    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设置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并要求注重道地药材的产地和重要的药材生产地区。对基地设置地区的土壤、水源、大气,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和环境的污染进行考察和取样分析,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作为中药材基地。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远离污染源。
二、选对品种
所谓选对品种,有两层意思:一是药典收录的品种,即正品,不要贪图便宜去购买那些种子种苗质量不达标的次品,或者购买亚种、变种;二是因地制宜选择市场前景比较看好的品种,切莫跟风种植。
三、选地整地
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中药材播种或移植之前,必须将土壤翻耕,整平耙细,分厢开沟。整地质量的好坏,与中药材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关系,通过整地可以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使土壤疏松通气,促进土壤风化,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增加土壤养分的储藏与释放,还可将藏在土中的病菌、虫、卵暴露于阳光中,加以杀灭。制定中药材整地的内容应包括:整地的时期、整地深度、开厢作畦方法等。
四、施肥要求
多收少收在于肥。肥料管理直接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对中药材种植施肥要求主要有两条:一是要求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肥力状况确定施肥种类、施肥次数、施肥时间与施肥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农家肥应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二是不要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的垃圾和粪便。允许施用各种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和粪便以及农家肥,如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烧制的草木灰、焦泥灰、泥肥、饼肥;商品肥如有机复合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以及无机(矿质)肥料和部分商品化肥。根据药材种植和生长各个不同生育阶段的需肥规律,施用一定数量的基肥、追肥、叶面肥,以达到产量最大化、质量最优化。在此基础上制订施肥环节的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操作上的随意性。
五、间苗定苗
通常在播种出苗后,当幼苗拥挤时,需要将过密的幼苗拔除一些,称为间苗。应对间苗定苗的时间、次数、标准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做出具体的规定。
六、移栽定植
对育苗的中药材,一般要经过1~2次移栽,最后定植于田间,移植幼苗可以扩大株间距离,促使多发侧根,抵制徒长,以培育壮苗,对移栽和定植的时间、方法等,应根据不同的品种做出具体的规定。
七、遮阴修剪
有的中药材,在幼苗出土后,为了防止日晒及保持苗床湿润,必须架设阴棚或遮阳罩,当阴雨天和夜晚,需将阴帘揭开,使幼苗接受露水。有些喜阴的中药材,也需要架设阴棚。对这些中药材,应对遮阴材料、遮阴时间、阴蔽度予以明确规定。
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的药用部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打顶、摘蕾、整枝修剪等栽培措施,调控植株生长发育,提高药材产量,保持质量稳定。
八、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杂草也随着生长起来,与幼苗争夺水肥等营养物质与阳光,必须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减少养分的消耗及防止病虫的滋生和蔓延。中耕可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流通土壤空气,促进土壤中养分分解,为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应根据不同的品种对中耕的时间、中耕的深度、中耕的方法等有具体规定。
 中药材除草一般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应选低残留除草剂且限在整地之前使用。
九、排水灌水
“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分对中药材生长十分重要。但不同的中药材,其耗水量、最大需水期、需水量以及灌溉方式不一样,有的需要灌水,有的不需要灌水,否则病害暴发,造成死苗,如白术等。因此,要针对具体的中药材品种制定排水灌水标准操作规程。
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
十、病虫害防治
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常遭受不良环境,如风、雪、冰、雹、水分过多过少,温度过高过低,以及缺乏某种营养元素等因子的影响,造成病害和虫害,使中药材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由于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管理水平相对比较粗放,病虫害发生、发展、流行比较普遍,加之药农对与病虫害发生有关的寄主、病原虫源及病虫越冬越夏的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历来比较忽视,因此药材的病虫害极为复杂,南方甚于北方,地下根病及地下害虫病等,地下虫害主要有蝼蛄、蛴蹧、地老虎等。甚至在南方个别地方已新发现国际检疫性害虫,对中药材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防治药材病虫害的任务十分繁重,而且要从最基本的做起。
首先,要开展各种药材病虫害种类发生、发展与为害的病虫调查,找准主要病虫作为防治对象。这项工作专业性很强,应由各地农作物植物保护站组织植物保护专业的科研、教学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建国以来,我国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药用植物病虫害种类的普查,有关科研单位曾对某些主要药材病虫害做过一些基础研究,但总体来说比较零散,不成系统。农业部在最近三年组织了一次农业植物有害生物疫情普查,个别地方结合这次普查开展了几个主要中药材的病虫害调查,但工作力度明显不够。因此,在着手编制病虫害防治操作规程前应先做病虫种类调查,找准主要防治对象,并请科研单位对病原菌和害虫种类定名。
其次,要从药材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植保工作的方针,错综复杂的病虫灾害必须采用综合防治的对策。在编制病虫害防治环节过程中,应参照国家对绿色食品生产的有关规定,尽量采用农业综合防治技术。如选用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嫁接、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菜田、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
此外,还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声波、糖醋液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和人工除草等物理方法,防治病虫草害。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守以下准则:
① 不限量使用的农药:可以使用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在矿物源农药中可以使用硫制剂、铜制剂。
② 限量使用的农药:必要时,允许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
A.有机合成农药在作物产品中的最终残留量应从严掌握,采用国际上最低残留限制标准或国家标准。
B.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天数不得少于规定的日期。
C.根据国家生产A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药材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1次。但基于目前药材生产尚未统一标准,可暂行放宽使用次数,今后应逐渐减少使用次数,最终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D. 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
   国家近年出台政策禁止了一大批高毒残留农药使用。这些农药是绝对禁止在中药材生产上使用的。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如必须施用农药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证中药材质量达到药典规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