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编号 :

149

地黄

零售价

¥ 19

市场价

¥ 0


重量

0

数量
-
+

库存剩余

99

  • 产品描述
    • 商品名称: 地黄
    • 商品编号: 149

         

         地黄(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

    宜忌人群
    宜食: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忌食: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

    药用

    来源:玄参科植物地黄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炮制:熟地黄)⑴取净生地黄,照酒炖法炖至酒吸尽,取出,晾晒至外皮黏液稍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⑵取净生地黄,照蒸法蒸至黑润,取出,晒至约八成干时,切厚片或块,干燥,即得。
    性味:鲜地黄:甘、苦,寒。生地黄:甘,寒。 熟地黄:甘,微温。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地黄性凉,味甘苦,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凡阴虚血虚肾虚者食之,颇有益处。此外,地黄有强心利尿、解热消炎、促进血液凝固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鲜地黄:12~30g。生地黄、熟地黄:9~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砂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生地黄的食用方法
    1、生地黄粥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消渴病及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 
      材料:生地黄50克,大米100克,水1000毫升,冰糖100克 。 
      做法:取新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于地黄60克煎取药汁,粳米加水煮沸后加入地黄汁,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空腹食。 
      禁忌:服此药粥时,忌吃葱白、韭菜、薤白及萝卜。 
      来源:《二如亭群芳谱》 
       
      2、生地黄煲水蟹 
      材料:生地黄50克、水蟹3只、蜜枣2枚、生姜2--3片。 
      做法:生地黄、蜜枣用清水洗净,并稍浸泡片刻;水蟹宰后,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食用。 
      功效:中医认为它有清热解毒、补肾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滋肝阴和充胃液之功,还认为有黄疸、眩晕、健忘、喉肿、疥癣、腰酸腿痛和风湿关节炎等症患的人,宜常食螃蟹。 
       
      3、藕节生地黄排骨汤 
      材料:鲜藕节100克、生地黄30克、黑木耳10克、蜜枣2个、猪排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藕节刮皮去须;蜜枣去核;猪排骨切段。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功效:藕节有收敛止血、凉血散瘀的功效,为调理各种热性出血的食疗之物;生地黄能清热泻火、凉血养阴;黑木耳能润肠通便、凉血止血;加入甘润的蜜枣和补益的猪排骨为汤,能清热凉血、养阴止血,对秋暑干燥时的痔血者,及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兼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禁忌:脾胃虚寒、经漏或血崩属气虚者慎用。 
       
      4、百合生地黄粥 
      功效:滋阴润肺,凉血宁心。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轿,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中烦扰,夜寐不安,或经期衄血等症。 
      材料:百合30克,生地3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煎生地2次,取汁,与百合、粳米共煮粥。 
      用法:1日内服完。 
      来源:百病饮食自疗 
       
      5、枸杞子生地黄粥 
      功效: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主治阴虚火旺型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烦失眠等。 
      材料:百合30克、生地15克、
    枸杞子12克、酸枣仁10克 
      做法:酸枣仁10克水煎取汁,入粳米100克煮粥。 
      用法:1剂/日,分早、晚2次温服。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性味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

    1.  
    2. 功效主治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崩漏下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3.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4. 食用方法
    1. 1.熟地酒 熟地黄60克,枸杞子30克,白酒1000毫升。将熟地黄、枸杞子洗净,干燥,切碎,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置於瓷坛内, 加入白酒,密封坛口。每日振摇1次,7天后改为每周1次。浸泡20天后饮用。服完后,药渣可再加白酒500克,浸泡15天后饮用。每次15毫 升,1日2次。功用补血养阴,滋肾益精。适用於精血不足、健忘、脱发、腰膝酸软等。

    2. 2.熟地补血汤 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药10克,鸡血藤15克。将以上四味补药洗净,加入清水,浸渍2小时,煎煮40分钟,取汁 温服。药渣再加清水,煎煮30分钟,取汁再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用补益精血,滋养肝肾。适用於血虚心悸、头晕、目眩、闭 经、面色无华等。 

    3. 3.二地膏 熟地黄500克,干地黄500克,蜂蜜1000克。将熟地黄、干地黄洗净,切碎,一并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浸渍12小时。分别加 水煎煮3次,第1次3小时,第2、3次各2小时,分次滤取药液,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至膏状。再加入蜂蜜调匀,用文火浓缩成膏。每次 15克,1日2次,白开水化服。功用滋阴凉血,补血生血。适用於精血亏虚、形体消瘦、腰脊酸楚、脚软乏力等。

    4. 4、熟地黄炖乌鸡

      材料:熟地黄25克、乌鸡1只、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烹制:乌鸡宰洗净,去脏杂和尾部;猪瘦肉洗净。一起与熟地黄、生姜下炖盅,加冷开水1500毫升(约6碗量),加盖隔水炖2个半小时便可。为3~4人量。

    5. 5、归党熟地羊肉汤

      原材料:当归15克、党参20克、熟地15克、生姜20克、羊肉300克
      烹制方法:
      将当归、熟地、党参用水稍浸洗,生姜切片;羊肉切块,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焯水。将所有食材、药材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煲沸后,改为小火煲1.5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即可食用。
      药膳功效:
      本药膳中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生肌健骨、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晕眩、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等症。而熟地则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作用,配合补中益气的党参、温中暖身的羊肉共煲汤适用于平素怕冷、四肢不温、小腹冷痛、面色萎黄的女性冬季食用。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关键词:
    • 中草药地黄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