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 undefined

编号 :

324

吴茱萸

零售价

¥ 148

市场价

¥ 0


重量

0

数量
-
+

库存剩余

100

  • 产品描述
    • 商品名称: 吴茱萸
    • 商品编号: 324
     
    1别名

    吴萸。

    2概述

    吴茱萸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吴茱萸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对于吴茱萸的原植物也有详细的叙述,与现今所用吴茱萸基本一致。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中,所绘的吴茱萸及食茱萸,两图十分相似,并说:"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紫色,三月开红紫细花,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熟则深紫,或云颗粒紧小,经久色青绿者是吴茱萸,颗粒大,经久色黄黑者是食茱萸"。《本草纲目》载:"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垒垒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为胜"。对吴茱萸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历代本草均有记述。《神农本草经》记载:"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名医别录》载:"大热,有小毒。""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3产地分布

    吴茱萸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及广西、广东、陕西、甘肃南部;石虎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及广西;疏毛吴茱萸主要分布于贵州、江西、湖南、广东及广西。

    吴茱萸商品主产于贵州铜仁、松桃、印红、德红、沿河、江口、务川、凤岗、习水、遵义、镇远、施秉、安顺、清镇、关岭;四川酉阳、秀山、龙里、彭水、石柱、黔江、开县、忠县、金阳、宜宾;湖北利川、新阳;云南富宁、广南、丽江、云龙;湖南新晃、保靖、湘阴;广东怀集;福建泰宁;浙江缙云;安徽广德、贵池;江西波阳、靖安;陕西洋县、石泉、城固、南郑、镇巴。其中,以贵州、湖南、产量大,质量好,在国内外享有声誉。

    主产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主要来源于人为的栽培,野生资源量小,分布零星。产区是江西瑞昌、湖北阳新、贵州铜仁、湖南新晃、陕西汉中和安康附近。零星分布的还有浙江缙云、云南胡江、湖南湘潭地。

     
    4形态特征

    1、吴茱萸 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高3-10米。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至卵形,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锯齿,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花甚小,黄白色,单性,雌雄异株,集成顶生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花瓣5;雄花具5雄蕊;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通常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油腺点,花柱短粗,柱头先端4-5浅裂。蒴果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脂点,每分果有种子1粒,黑色,有光泽。

    2、石虎 与正种极相似。但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小叶3-11,叶片较狭,长圆形至狭披针形,先端渐长或渐尖,各小叶片相距较疏远,侧脉较明显,全缘,两面密被柔毛,脉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轴常被淡黄色或无色的长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种密集。种子带蓝黑色。

    3、疏毛 吴茱萸小枝被黄锈色或丝光质的疏长毛。叶轴被长柔毛,小叶5-11,叶形变化较大,长圆形、披针形、卵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表面中脉略被疏短毛,背面脉上被短柔毛,侧脉清晰,油腺点小。

    5生态环境

    吴茱萸常生于温暖地带,海拔200-1000米的低山丘陵的林缘或疏林中。多栽培于海拔300-500米的村旁、路边及林缘空旷地。

    6生物学特性

    吴茱萸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在低海拔、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中生长。要求年均气温16℃以上,全年≥10℃积温5300℃,年降雨量1290-1300毫米,全年相对湿度78%,全年日照时数1158小时,无霜期305天。植株每年11-12月开始落叶,次年3月上旬返青发芽。一般定植后第3年开始结果。花期6-8月,果期9-10月。植株寿命一般5-20年,最长者30-40年。

    7生长习性

    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在低海拔、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中生长。

    8生长周期

    栽培树成活后3-5年开花结果。每棵树都是春天开花,秋季收果实。

    9采收加工

    1、采收 处署前后(8月下旬),当吴茱萸由绿色变为黄绿色,而心皮尚分离时即可采收。采摘时将果穗成串剪下,严防折断果枝影响来年产量。

    2、加工 采收后,应立即摊开日晒。晚上收回亦须摊开,切勿堆积发酵。连晒7-8天至干。若遇雨天,可用火烤干,但温度不超过60℃,以免挥发油等主要成分受到损失而影响质量。晒干或烤干时,须经常翻动,使之干燥一致。干后用手或木棒搓揉打下果实,拣尽枝、叶、果柄等杂质。加工折干率约30-50%。

    10储藏养护

    吴茱萸以麻袋包装,置于干燥仓库贮存。温度不超过28℃,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9-13%。本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泛油,散味,生霉。

    储藏期间,应保持环境凉爽干燥,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商品密封,抽氧充氮加以氧护。

    11形状规格

    呈五棱状扁球形,直径2-5毫米。表面暗黄绿色或绿褐色,粗糙,有许多点状 突起成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2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在商品中有大花吴茱萸与小花吴茱萸之分。大花吴茱萸的植物来源为吴茱萸,其果实单个或数个聚集在一起,呈类圆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大约3-6毫米。表面褐色,粗糙,有多个点状突起或凹下油室(俗称"子眼")。顶端稍下凹,可见五角星状隙裂(开裂大小视果实成熟程度而定,不宜开口过大,以不开口为好,否则就称之为"开口吴茱萸";中央有花柱残留物,基部有黄棕色花萼及短小果柄。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未成熟的淡黄色种子1-2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小花吴茱萸的植物来源为石虎或疏毛吴茱萸,与大花吴茱萸的主要区别:果实较小,外表呈绿豆色,直径在3.5毫米以下,略粗糙。顶端呈五角星状,无裂隙。宿萼较小,果柄较细,外表有稀少灰白色柔毛。在放大镜下观察,果实表面有小而密的凹下油点。气芳香浓郁,味辛辣,微苦。

    规格标准: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吴茱萸商品分为2个等级。

    吴茱萸商品规格标准

     

    吴茱萸Wuzhuyu FRUCTUS EUODIAE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Rutaecarpa(JussBenth.Var.Officinaf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R.B.Var Bodinieri(Dode)Huang将近成熟的干燥果实。
    大粒 统货 干货。呈五棱扁球形。表面黑褐色,粗糙,有瘤状突起或凹陷的油点。顶点具五瓣,多裂口,气芳香浓郁,味辛辣。无枝梗、杂质、霉变。吴茱萸分大粒、小粒两种。大粒者系吴茱萸的果实。小粒者多为石虎及疏毛吴茱萸的果实。小粒 统货 干货。果实呈圆球形,裂瓣不明显,多闭口,饱满。表面绿色或灰绿色。香气较淡,味辛辣。无枝梗、杂质、霉变。

     

    12性味功能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功能。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泻泄,外治口疮,高血压等症。

    主要成分:

    挥发油,油中主含吴茱萸烯、罗勒烯。还含有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吴茱萸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生物碱等。

    主要药理作用:

    动物试验证明,醇提取物静脉注射有镇痛作用;异吴茱萸碱盐酸盐对家兔亦有镇痛作用;吴茱萸醇提取物亦可使体温升高;吴茱萸碱盐酸盐、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次碱对家兔有镇静作用。若大剂量应用可引起中枢兴奋作用,并可致使视力障碍、错觉等;醇提取物给兔注射后,可导致血压短暂而轻微升高,呼吸轻度兴奋,并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异吴茱萸碱盐酸盐静注家兔,其血压无显著变化,但呼吸略增快;对离体蛙心则作用不明显,蛙下肢血管灌流时,一般亦不明显,先有扩张而后有收缩。最近研究发现,脱氢吴茱萸次碱对麻醉大鼠有急性降血压作用。

    13真伪鉴别

    混淆品种:

    巴氏吴茱萸(Evodia baberi Rehd.et.Wils)、臭辣吴茱萸(E.fargesii Dode)、栋叶吴茱萸(E.melifolia Benth.)、臭檀吴茱萸[E.daniellii(Benn.)Hemsl.]等。

    巴氏吴茱萸的主要鉴别特征为:果实为5个小果并生,放射状排列如梅花状,直径3-4毫米,外果皮粗糙,呈棕褐色或褐绿色,子房5室,每室只有1粒深褐色种子;气淡薄,味辣而微麻。

    臭辣吴茱萸、栋叶吴茱萸、臭檀吴茱萸统称为野吴萸或野艾子,鉴别特征为:果实略呈梅花状,直径4-8毫米;外果皮棕黄色至褐绿色,粗糙,有皱纹,油点稀疏,不明显,或可见小凹点;横切后具4-5房室,多1室不育,每室只有1粒黑褐色种子,有凸起皱纹;气微香,但闷人,味苦而辣。

    14种植技术

    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育苗地:选向阳、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坡地或菜地,深翻、碎土、耙平后起畦。畦面呈龟背形。定植地:如在林缘空旷处成片种植,可按株行距3×3米穴状整地;在房前屋后空隙地种植,可按株距2米左右挖穴;如在坡地上种植,应先形成梯带,然后挖穴。每穴施堆肥5-10公斤,与土混匀,待植。

    (二)种植方法

    吴茱萸可用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法。有性繁殖因种子不够成熟,生产上多不采用。

    关键词:
    • 吴茱萸

上一页

下一页